種子被譽為農業的“芯片”,在我國農業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9月2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在海南三亞“南繁硅谷”發布“強種科技行動”中長期發展目標與重點任務,揭牌成立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南繁學院,并與三亞市政府簽署種業創新實驗室共建協議。
“強種科技行動”是中國農科院實施“使命清單制度”后,開展的第一項重大科技行動。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張合成介紹,“強種科技行動”的核心是實施“種業自主創新攻關、種業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種業科技平臺建設”三大行動,圍繞“強基礎理論、強核心技術、強種質保護、強重大品種、強糧食單產、強種源自給”目標,推動種業全創新鏈的整體跨越,為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和打好“種業翻身仗”提供有力支撐。
種業是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種子事關農業農村現代化及人民美好生活,種源安全事關國家安全。我國育種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攀升,“十三五”以來,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畜禽種業快速發展,國產化比重逐年增高。總體上,我國農業生產用種安全是有保障的。
但是對標世界農業強國,我國在育種理論和關鍵核心技術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玉米、大豆等作物單產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部分蔬菜種子國外依存度高,畜禽種質資源保護開發不強,種源自給率和生產性能不高,亟需科技創新驅動,加強原創引領,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搶占種業科技競爭制高點。
張合成表示,“強種科技行動”是中國農科院全方位系統化支持“南繁硅谷”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是中國農科院舉全院之力從機構、人才到平臺、任務的一體化布局的重要一環。“我們與海南省共同建設高水平種業創新實驗室、作物表型設施等高水平種業創新科研基礎設施,面向全國與全世界開放共享,將為強種科技行動實施提供世界一流的開放的種業創新平臺支撐。”
中國農科院萬建民院士介紹,“強種科技行動”將分階段實現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四大作物,以及雜糧、蔬菜、油料、畜禽等種業發展目標。通過實施“種業自主創新攻關行動”40項任務,力爭到2030年,實現糧食作物品種高產優質與自主可控、四大作物單產水平和品質穩步提升,支撐保障我國水稻、小麥口糧絕對安全,保證玉米基本自給,大豆自給率逐步提升,其中食用大豆完全自給;實現主要經濟和園藝作物品種優質高產高效,對外依存度高的西蘭花、胡蘿卜、菠菜等蔬菜品種自主率由現在的10%提高至50%以上;實現主要畜禽品種國產化,助力我國白羽肉雞、生豬、肉牛、肉羊等畜禽種源自給率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