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本報記者何紅衛(wèi)
5月13日,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在湖北省黃梅縣舉辦了旱地油菜周年綠色增產增效新技術集成現場觀摩會,通過科研大協作、大攻關,建立了油菜—棉花周年高產高效技術模式。測產結果顯示,新技術模式全年純效益達1027.8元,比傳統棉油套栽模式增加純收益651.8元,生產效益顯著提高。近年來,中國農科院依托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從無到有建立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特色油菜綠色增產增效技術模式,顯著提升了我國油菜產業(yè)競爭力。
據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副院長王漢中研究員介紹,針對我國以前油菜生產水平和比較效益低、機械化水平不高和農藝農機融合度差的制約瓶頸問題,2012年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啟動了中國農科院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重大命題“油菜優(yōu)質高產綜合技術集成與高效生產模式建立”項目,由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牽頭,聯合多家單位,重點開展“油稻”、“油菜—玉米”、“棉油”等輪作制機械化條件下的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和示范推廣,重點對國家油菜產業(yè)技術體系、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研制的油菜機械化品種、土壤適墑管理技術、密度調控技術、緩控釋全營養(yǎng)一次施肥技術、聯合機械播種技術、芽前封閉除草技術、“一促四防”技術、機械收獲等油菜優(yōu)質高產綜合技術進行集成和熟化。
據了解,攻關團隊連續(xù)開展了近五年的攻關,關鍵技術不斷完善,技術瓶頸逐個被突破,先后在長江中游主產區(qū)建立了12個千畝以上面積的高效生產模式示范基地,推進了油菜新技術的成果轉化與應用,生產效益不斷提升,推動我國油菜生產的競爭力顯著提升。2013年以來,湖北云夢、公安、襄陽、黃梅等大面積油菜“五化”生產示范,油菜生產成本從傳統的每公斤超過5元,逐漸接近加拿大等主要出口國的直接田間生產成本(1.5~2元),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
通過大面積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的集成創(chuàng)新,我國冬油菜產區(qū)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水平不斷提高。2015年夏收油菜在主產區(qū)湖北、云南、湖南、江西等得到大面積應用。其中,湖北省與2011年相比,2015年機播水平從不足5%提高到26%,機收水平達從3%提高到41%,居全國冬油菜主產區(qū)第一。江漢平原、云南羅平等地區(qū)機播機收達到80%以上,機收實現了從云南到湖北的跨區(qū)作業(yè),以農機合作社的機收組織模式基本成型。
油菜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與示范,通過充分利用油菜培肥地力、釋放磷元素、增加有機質等生態(tài)功能,集成配方緩釋肥、生長調控技術、生物農藥、無人機田管、秸稈腐熟等新技術,有效減少了農藥化肥使用量,實現了“一控兩減三基本”的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在確保油菜高產高效的同時保證了糧食高產,推動糧油兼豐和農業(yè)生態(tài)安全。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院網信息發(fā)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tài)
- [工人日报]院士专家共商食用油保供安全大计2025-08-11 18:44:00
- [中国日报]天然草原智能放牧与草畜精准管控关键技术现场交流会举行2025-08-11 15:40:00
- [科技日报]2025年天然草原智能放牧与草畜精准管控关键技术现场交流会召开2025-08-11 15:37:00
- [光明网]北亚油谷建设有了“中国芯”2025-08-11 15:16:00
- [农民日报]院士专家共商全面提升国产油料供给能力2025-08-11 15: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