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既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項重大任務,也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現階段如何制定符合農村實際的環境標準?如何因地制宜選擇治理模式?如何制定切實可行的長效管護機制?如何統籌協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舉辦第40期農經觀察,與會專家和基層代表圍繞“農村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統籌推進新對策”的主題進行會商研討。
制定符合農村實際的標準體系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既不同于西方發達國家,也有別于我國城鎮地區。如何建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鄉村特征的和美鄉村?與會者認為,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不能照搬城市的標準體系,要制定符合我國農村實際的人居環境整治標準。
“目前,我國農村人居環境標準體系不健全,還存在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標準缺乏、生活污水排放標準不適宜等問題?!鞭r業農村部環??蒲斜O測所所長熊明民研究員表示。在他看來,對不符合農村實際的標準進行修訂,進一步完善技術標準體系,讓環境整治工作有標可依。
“不少省份目前都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制定了規范和地方排放標準,但總體看來,地方排放標準較少與農業發展相結合。由于設計時參考城市污水有關參數,導致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設計規模偏大?!蓖瑵髮W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張亞雷教授對農村環境整治標準也持相同看法。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李季教授從排放源的角度觀察到:農村生活污水全部需要達到灌溉水標準再還田,成本比較高。他建議,從源頭建立污水是否用于還田的具體標準,明確哪些農用或生活污水可以經過處理用于還田,從而降低處理成本。
對于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標準,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汪誠文教授也建議要建立一個適用于農業回用或者農村生活雜用的污水處理標準,解決目前農村污水回用和資源化程度較低的情況。
研發因地制宜的技術模式
吉林省環境保護與農村能源管理總站副站長張慶賀在會上談到吉林地處高寒地區,農村冬季取暖不足,供水和污水處理更是基礎設施薄弱,水廁推廣的效果很不理想。他呼吁,示范推廣適宜的改廁模式和糞污綜合利用模式。尤其是符合東北高寒氣候特點的簡單適用、成本適中、技術成熟的適配水廁模式和旱廁模式。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農村資源環境稟賦、氣候條件、經濟社會背景存在顯著差異。與會者認為,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不能以少數幾種技術模式和工程標準對復雜的農村人居環境進行統一整治,既不符合發展規律,也不能滿足現實需要。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考慮自然和社會經濟背景,科學論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技術和產品的針對性及適用性,建立健全符合農村實際、方式多樣的技術模式。
“要加強科技攻關、加大科技投入,設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補齊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短板。”熊明民認為,在技術層面主要是針對高海拔、干旱、寒冷地區的瓶頸問題,要加快研發低成本、易操作、少維護、輕簡化的就地處理技術。在模式上要集成一批適宜不同地理氣候、不同經濟條件、不同居住特點的、可復制的人居環境整治樣板。
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陳冠益教授也表示,我國農村地域遼闊、中東西部經濟水平差距大等因素都影響農村垃圾的成分、數量。他建議,不能照搬城市經驗,要開發適合農村特點的垃圾收運體系,使前端分類和后續的資源化就地利用相匹配?!斑€要研發新型垃圾分類及資源化利用技術裝備,包括分類驛站、智能回收設備和小型就地處理設備等?!标惞谝嬲f。
關于農村廢棄物就地資源化利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趙立欣研究員也持相同觀點,她指出“秸稈、尾菜、人畜糞污、有機生活垃圾等均含有機質和養分,特性互補,通過合理配比可提高處理效率,協同處理具有可行性,可經好氧或厭氧發酵、炭化后,就地就近還田利用?!标惞谝娼淌趯Υ颂貏e強調,建立適合農村就地資源化利用的標準與政策,也十分及時必要。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張亞雷教授則關注技術組合方向的探索。他認為,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模式中,不管是生物處理或是生態處理,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對技術工藝進行組合模式的探索,既能達到就地資源化或排放的標準,又能降低成本。
農業農村部農業社會事業促進司公共基礎設施促進處處長吳江還提出,無論是處理技術還是應用產品,都應該符合農村生產生活的實際。他認為,農村人居環境的相關技術應簡單易操作,技術產品必須耐用易于維護,研發的技術產品要成本適中,讓農村建得起、用得起。
探索符合實際的管理模式
延續人居環境治理成果,不僅要切實解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還要因地制宜建立健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長效機制,激發村莊和農戶的內生動力。
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張合成認為,要從農民實際需求出發,綜合利用政策工具、市場手段等,在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服務和管理,建立健全人居環境管護的長效機制,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以前我們的資金多數用在農業農村環境整治的設施設備建設上,下一步應該從建向管轉移。”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站長嚴東權表示,建議資金政策要從重視前端建設向后端管理使用轉移,不僅要建好,還要管好用好,要讓設施設備能夠持續發揮作用。
中鐵建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素清從工程建設的角度建議,要構建全面長效的工作機制,要使系統性規定逐步向常態化管理演變,避免突擊式的管理帶來的整治反彈。
李季教授表示,一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設施在村里面屬于公共設施,建議要形成“專人專管”的管理制度。陳冠益還建議,要讓政府、社會、農民多元化地參與長效管護,并且要通過不同的制度設計保證農民能夠充分參與管理。
熊明民則建議還要建立一套監測評價體系?!澳壳埃r村人居環境監測與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熊明民建議,要建立系統性、全局性、規范性和長期性的人居環境監測和評價體系,通過科學且可量化的手段對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行管理。
趙立欣則建議系統開展秸稈、人畜糞污等廢棄物處理、還田利用、養分管理、土壤有機質變化等全鏈條定位監測與評估,研究農業廢棄物減排利用核算的方法,并建立減污降碳核算、認證的方法學。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所長吳文斌研究員還表示要強化數字信息技術在精準評價當中的應用?!氨热缤ㄟ^遙感識別等技術,迅速掌握一個區域的整體情況?!眳俏谋笳f。
建立匯聚各方力量的統籌機制
“縣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涉及面廣、牽扯部門多。農村垃圾、污水、人畜糞污等分部門治理,難以形成統一規劃,項目、資金難以形成合力,難以集中力量辦好事,辦成大事?!焙笔∠特S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官明亞說出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的共性問題。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雖是單項工作,但涉及面廣,需要政策配套、機制創新,需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與會者認為,需要將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結合起來,做到“統”有章法、“分”有活力,切實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切不可有松松勁、歇歇腳的心態?!睆埡铣烧f。他強調,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強機構建設,在規劃、資金等方面進行統籌規劃,形成各部門之間的合力。
不同環境問題要統籌協同處理也成為與會專家共同關注的問題?!跋M梢源罅ν七M農村廁所糞污和生活污水協同資源化處理模式,解決各自為戰的現狀?!睆垇喞妆硎??!稗r村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廁污等廢棄物的處理缺乏統籌的處理規劃,組織管理沒有形成合力?!壁w立欣建議要強化部門聯動,完善支持政策,統籌人居環境、種植、畜牧、農機、農村能源等方面的資源和力量,整合項目資金。研發農村廢棄物多原料協同處理、輕簡化高效循環利用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協同處理樣板,培育專業服務隊伍,在不同的地區建設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協同處理的工程示范。
雷山縣南猛村第一書記蔡孟陽在會上分享了他們如何協調農戶、村干部和以鄉鎮一級領導為代表的政府部門的經驗。他介紹,要明晰人居環境整治中使用者、建設者、出資者之間權責利。他建議將政府統一建設和農戶分頭建設相結合,并在建設過程中先聚民心再聚資金、先建規劃再立規劃、先定管護機制再建工程,從而保證所見與所需的統一、成本與效率的統一、建設和管護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