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為邦本,技乃先行”,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建設,關系農業的興衰,農村的繁榮,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2024全國兩會時間開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李寶聚帶來了一份《關于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的提案》。
李寶聚說,過去十年,我國農技推廣體系在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農業技術普及與應用、綜合栽培技術推廣以及農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一段時期以來,因對其地位作用的認識有所模糊,各地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受到不同程度削弱。
他舉例稱,一是基層推廣人員“在編不在崗,在崗難履職”,工作弱化虛化的現象突出。不少地區基層農技人員中實際在編在崗人員僅不足30%,大量推廣人員被指派承擔統計、維穩等政務工作,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的時間難以保障,農技推廣服務工作明顯削弱。
二是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待遇低下,進人難、晉職難造成隊伍青黃不接。受地方財政等因素影響,鄉鎮一級推廣機構則是由于工資待遇較低、職務晉升空間小,高級職稱指標少、評聘難的問題長期存在,多年未招錄到大學生等高素質人員,隊伍將進入青黃不接的態勢。
三是基層推廣機構條件保障捉襟見肘、“斷炊斷腿”下不了鄉。目前各級農技推廣機構仍普遍缺乏工作經費,僅有的經費只能保障基本運轉,開展試驗示范、檢驗檢測、技術培訓、下鄉服務的費用和設施設備等嚴重不足。
四是基層推廣人員素質亟待提升,存在農技老師教不了農民學生現象。當前農技推廣人員培訓機會少,人員更新較慢,知識過于陳舊,在經濟作物、特色產業方面的知識儲備、技術能力嚴重不足,無法滿足種養大戶技術、信息及品牌策劃等方面的需求。
為此,李寶聚提出四點建議:
第一,突出頂層設計,強化制度保障,解決好“干什么”的問題。落實“回歸主業”的要求,依據《農業技術推廣法》,積極推動國務院和各級出臺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的指導性文件,明晰新時期農技推廣的職能定位。將穩定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數量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考核,保持現有農技推廣人員隊伍數量穩定。
第二,匹配履職要求,配套相關措施,解決好“人難進”的問題,建立“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制度。制定基層農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評聘辦法,明確具備專業技術資格的縣鄉農技推廣人員,只有在崗服務才能享受高級職稱待遇,高級職稱固定在本崗位使用,不隨人員調動而調整。增設高級職稱數量指標,暢通申報渠道,拓展鄉鎮農技人員發展空間,引導高水平農技人員穩定在縣鄉農技推廣崗位工作。
第三,立足運轉需求,加強經費投入和條件保障,解決好“下不去”的問題。準確把握地區和行業間的差異,推動各地根據農技推廣服務實際需求,加強農技推廣工作資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啟動新一輪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條件能力建設,配備必要下鄉交通工具、信息化服務裝備、農產品質量安全設備,改善提升咨詢服務場所條件。
第四,緊盯農民需要,提升人員素質,解決好“干不了”的問題。推廣“三定向”人才進入機制。總結湖南、山東等省“定向招生、定制培養、定向就業”進人經驗,解決基層農技推廣機構進人難和人員素質不高等問題。以縣鄉兩級在崗在編農技推廣人員為主體,遴選技術骨干,每年開展專業培訓和集中實訓,實現個性化培養和精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