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在海南三亞“南繁硅谷”召開“強種科技行動”發布會,正式發布“強種科技行動”中長期發展目標與重點任務,揭牌成立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南繁學院,并與三亞市政府簽署種業創新實驗室共建協議。
“強種科技行動”是中國農科院實施“使命清單制度”后開展的第一項重大科技行動,其核心是實施“種業自主創新攻關、種業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種業科技平臺建設”三大行動,聚焦“強基礎理論、強核心技術、強種質保護、強重大品種、強糧食單產、強種源自給”六強目標,創新“任務牽引、團隊作戰、協同共享、多元投入、考評保障”五大機制,推動種業全創新鏈的整體跨越,為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和打好種業翻身仗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中國農科院在農作物基因組學、優異種質資源形成與演化機制、重要性狀形成機理等基礎研究水平已走到世界前列,在全基因組選擇、倍性育種、多基因聚合、轉基因、雜種優勢利用等種業關鍵技術研發上取得了重要進展,在重要農作物和畜禽新品種選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已具備了實現“強種科技行動”目標的堅實基礎。
會上具體介紹了“強種科技行動”的主要內容。圍繞化解種子“要害”,中國農科院將整合全院優勢種業科研創新力量,布局“強種科技行動”,聚焦主要農作物和畜禽等關鍵品種,部署種業自主創新攻關、種業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和種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三個具體行動,共規劃50項重點任務。
據介紹,“強種科技行動”將統籌當前與長遠,分階段實現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四大作物,以及雜糧、蔬菜、油料、畜禽等種業發展目標。通過實施“種業自主創新攻關行動”40項任務,力爭到2030年,實現糧食作物品種高產優質與自主可控、四大作物單產水平和品質穩步提升,支撐保障我國水稻、小麥口糧絕對安全,保證玉米基本自給,大豆自給率逐步提升,其中食用大豆完全自給;實現主要經濟和園藝作物品種優質高產高效,對外依存度高的西蘭花、胡蘿卜、菠菜等蔬菜品種自主率由現在的10%提高至50%以上;實現主要畜禽品種國產化,助力我國白羽肉雞、生豬、肉牛、肉羊等畜禽種源自給率大幅度提高。通過實施“種業企業創新能力提升行動”5項任務,將從科企聯合研發、構建共享平臺等五個方面部署科企融合創新鏈,為企業提供源頭技術支撐。通過實施“種業科技平臺建設行動”5項任務,形成“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品種創制-大數據智能決策-產業孵化”一體化的“強種科技行動”創新全鏈條平臺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