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臺農機在田間行走自如,駕駛艙內卻空無一人。這不是科幻大片的一幕,而是無人農場無人農機裝備的演示現場。5月2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簡稱資劃所)在成都天府童村無人農場智慧果園示范基地舉辦“農科開放日”活動。
“我們現在日常生活很多事情通過手機、電腦就可以完成,大家有沒有想過,以后的農業生產也能靠點點手機、電腦就實現呢?” 資劃所副所長吳文斌向參加活動的青少年學生描述了一個充滿科技感的農業未來。他說,生長在城市的孩子,可能不了解農業生產是怎么一回事,提起農業想到就是辛苦,其實農業中也有很多“黑科技”。“我們立‘智’果園,將現代信息技術,如遙感、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與傳統農學知識、農業生產過程相結合,研發了一系列智慧農業的技術、系統、裝備。讓電腦代替人腦、機器代替人工、數據代替經驗,這樣人們不用下地、不用操心,農活就干完了,而且干的可能比人們親自干的效果還要好。”
“機器人如何種地?”是這次開放日活動的主題。智慧農業團隊的專家們帶大家近距離了解機器人在果園無人化智能化作業的世界。通過無人農場智能感知裝備及智能裝備管控平臺巡田機器人、水肥一體機、智能噴藥、智能除草機器人、采摘機器人等作業過程的精彩展示,幫助青少年直觀了解機器人如何幫助農民種田、可以幫助農民做哪些工作、機器人由哪些設備組成等,引來學生和家長連連驚嘆與歡呼。
展示后,在團隊指導下,學生和家長們還動手參與了設備操作,親自體驗了“慧種地”,體驗了科研實踐的過程和樂趣。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現武在活動現場說,天府童村無人農場是由資劃所、成都農業科技中心、成都天府新區投資集團共同建設,開展智慧農業關鍵技術、系統、裝備研發的科技創新基地。他希望通過本次科普活動,讓同學們感受農業科技的魔法,觸摸農業的未來,激發青少年對智慧農業的興趣,讓更多人愛農業、“慧種地”,也希望有更多的孩子未來能夠投身到農業科研工作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