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玉米種質改良與創新利用研討會近日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表示,種質改良是一項系統工程,建議啟動全國玉米種質遺傳改良計劃,開展全國范圍大協作,穩步推進玉米種質改良與創新利用工作。
此次會議由中國作物學會玉米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承辦。會議旨在促進玉米種質改良與創新領域交流合作,展示最新科研成果,推進玉米種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農科院作科所所長周文彬表示,玉米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當前品種眾多、同質化現象有待解決的形勢下,玉米種質改良與創新利用的意義重大,是確保種源自主可控的重要途徑。建議進一步創新科研合作模式,系統開展種質改良與創新利用工作。
中國作物學會玉米專業委員會主任李建生介紹說,我國玉米面臨單產提升和國際競爭雙重挑戰,破局的關鍵在于體制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種質創新,其中種質創新是品種培育的基礎。要聚焦種質創新,共同推動玉米種質資源的創新利用。
會議期間,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楊海生和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新海分別就我國玉米種業振興布局與種源創新規劃、玉米種業發展形勢與種質創新需求作主旨發言。近30位專家參與學術交流研討,來自國內外10余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400余人參會。與會人員還參觀了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玉米試驗和種植基地,了解種質資源收集與引進、種質改良技術創新、新種質創制和新品種培育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