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見病、多發病,對奶牛養殖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對食品構成安全隱患,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8月25日,為期3天的“2017國際奶牛乳房炎大會暨美國乳房炎協會中國區域會”(IBMC)在北京舉行。此次大會是首個中外合作、聚焦“奶牛乳房健康”的專題會議,以奶牛乳房炎為切入點,全方位關注奶牛飼養、奶牛疾病防治等問題,國內外行業精英齊聚一堂,共話奶牛健康、疾病防控、奶業發展。
最常見、危害最嚴重的疾病之一
牛奶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理想食品,它的營養成分全面、要素比例適宜,被譽為“最完善的食品”。“牛奶產業是現代農業和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產業,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產業,是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性產業和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戰略產業。”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陳萌山表示。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奶業發展,依靠政策扶持、科技支撐和市場引領,大力推動奶業振興發展,奶業整體素質全面提升,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現代奶業格局初步形成。
然而,牛奶產業發展有一個巨大的絆腳石,那就是奶牛乳房炎。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養殖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我國部分地區乳房炎的發病率高達61.4%。”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研究員、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疾病崗位專家李秀波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據了解,奶牛乳房炎以乳房實質、間質的炎癥為主要病征。病因多因機械性刺激、病原微生物浸入及化學物理性損傷所致。常分為漿液性乳房炎、纖維性卡他乳房炎、化膿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壞疽性乳房炎和隱性乳房炎等。
專家指出,乳房炎不僅影響產奶量,造成經濟損失,而且影響乳的品質,進而危及人的健康。隨著中國奶牛業的高速發展,高產、穩產是奶牛養殖業的根本目標,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成為奶牛養殖業的重中之重。
“因此,關注奶牛健康、專注乳房保健、保障乳品安全,非常及時和必要。”北京市農業局總農藝師陶志強表示。
合理和安全用藥相當重要
獸藥的合理使用和安全使用對奶牛乳房炎疾病的控制非常關鍵。我國目前大多數養殖場不具備開展藥敏試驗的實驗條件或技術人員,主要依靠牛場獸醫的診治經驗和對臨床癥狀的判斷,難以準確掌握病因,無法取得滿意療效,還會造成藥物殘留和耐藥性的產生。
“藥物濫用的后果非常嚴重,合理和安全用藥相當重要。”李秀波說。
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奶牛養殖從業者深入研究奶牛乳房炎發病機理,建立行之有效的綜合防治措施,開發新型高效奶牛專用藥物,普及推廣奶牛養殖科學管理和疾病防治技術,取得顯著成效。
中國獸藥協會副秘書長耿玉亭表示,我國奶牛用藥研發取得積極進展,目前診斷、預防、消毒、治療、防治類品種齊全、劑型多樣,特別是產品質量、療效都有提高,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奶牛乳房炎防治是中國農科院奶牛綠色提質增效項目中重要的目標任務,匯聚了來自該院6個研究所的優勢科研力量,開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技術集成與成果推廣工作。
其中,飼料所國家飼料藥物基準實驗室開發了針對奶牛乳房炎專用的新獸藥產品,這些新獸藥,具有高效、安全、低殘留、低成本的優勢,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成本降低60%~70%,大大降低了農戶的經濟負擔。而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成功解析了“超級細菌”的耐藥之謎,從源頭延緩了現有抗菌藥的使用壽命,提升了疾病防治水平。
日前,針對夏季京郊多個奶牛場奶牛乳房炎頻發的現狀,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在團隊首席專家路永強研究員的帶領下,通過“奶牛保姆行動”這種服務方式,召集多位專家第一時間增援奶牛場。通過團隊各領域專家“保姆式”的服務,牛場奶牛乳房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避免了牛場進一步的經濟損失,促進了牛場管理者和技術人員養殖觀念和方式的改變,對實現科學健康奶牛養殖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