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是一種簡單的地膜,它叫麻育秧膜。只要把它墊在我們水稻育秧盤里,不但能保護秧苗,還能保證機插不散秧,特別方便。”4月14日,在湖南省沅江市舉行的“麻育秧膜在水稻機插育秧中的應用技術”觀摩現場,來自沅江市四季紅鎮農機專業合作社水稻種植大戶夏根固一邊示范機插秧一邊興奮地說。
麻育秧膜是什么?它有什么好處?它的推廣和應用又能給我們農民帶來什么效益?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日前采訪了麻育秧膜科研技術的負責人、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研究員王朝云。
育秧盤墊上“麻地膜”,保護秧苗促進生長
什么是麻育秧膜?“麻育秧膜是我們利用麻等植物纖維研制出環保型麻地膜,同時進一步改變配方和工藝,研制出的適宜育秧育草的麻纖維育苗基布。”王朝云向記者解釋道。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如今在南方的許多地區,水稻種植都開始采用機插秧的形式,機插水稻要成功,育秧是重要環節。而在傳統的育秧環節中,一直存在著秧苗根系不牢、容易散秧、取秧運秧不便、漏插率高等問題。有時,農民們已經準備好了插秧機,可由于育秧盤不給力,散秧多,只能臨時又改用人工插秧。這也成為了制約水稻機插技術應用的瓶頸問題。
事實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農民們自創了一些土辦法。一是在育秧盤里加大播種密度,增強盤根,但效果不佳,還影響了秧苗的個體發育;二是讓秧苗在育秧盤里多生長發育一段時間,但由于秧苗生長期過長,錯過機插的最佳時期。
怎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呢?王朝云和團隊成員研究發現,只需要在育秧盤的底下放置一張麻地膜,問題就能迎刃而解。2007年,王朝云和同事們開始研究將麻地膜的技術應用在水稻育秧上,將麻地膜設計改造后進行示范推廣。
“麻育秧膜使用方便,只需要將它鋪放在育秧的塑料軟盤或硬盤里,然后按常用的秧盤育秧方法進行育秧就行。”據王朝云介紹,麻育秧膜的使用,不但能有效固定秧苗,利于機插秧早插早發高產;同時,育成的秧苗根系發達、白根多、整齊健壯;也能提早3~5天插秧,即使是下雨天也可機插,易取秧、運輸和裝秧,省工節本。更為重要的是,麻育秧膜的使用,保證了插秧機在插秧時易分秧,對秧苗的傷害更輕,漏插的秧苗更少,插秧后返青快,能顯著提高水稻機插效率和質量。
多年的對比試驗證明,使用麻育秧膜,單位時間內可提高機插功效20%以上,漏蔸率減少30%左右,在均不補蔸的條件下,比無膜育秧機插水稻增產5%~30%,以早稻增產最為顯著。
每畝增加成本不到7元,增產增效又環保
薄薄的一張麻育秧膜,卻能有效解決水稻機插秧過程中的瓶頸問題。麻育秧膜的作用那么大,它的價格貴不貴?
“如果按照一畝地秧苗的需求量來算,使用麻育秧膜,每畝增加的成本不足7元錢。而節本增效后,早稻增加的收入至少在150元。”王朝云告訴記者,麻育秧膜不僅成本低,而且幫助農民在機插秧的環節中省工省力,效益多多。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以前種一畝水稻需要30個育秧盤,而現在用了麻育秧膜,由于秧苗盤根性好,整齊均勻,機插秧成功率高,一畝水田僅需要25個育秧盤,大大減少了育秧成本;麻育秧膜也讓秧苗的運輸更加方便,原來一個農民一天只能取插20畝的秧,現在可以取插60畝,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節省了人工費用;同時,麻育秧膜的應用,可減少播種量和秧盤用土量各20%左右,機插的漏插率大大降低,這又省下了人工補秧的工錢;此外,麻育秧膜用在水稻機插秧盤育秧上,具有透氣、保溫、保濕和水分傳導性的特點,能促進秧苗生長,提高了秧苗的質量,增加了水稻的有效穗數,每畝地增產至少在5%左右。如此算下來,使用麻育秧膜的農民,一畝地至少可以節本增效130~150元。
然而,麻育秧膜的好處還不僅限于此。“與其他地膜相比,麻育秧膜非常環保。”王朝云說,早在試驗階段,團隊成員就想過使用紙膜,但紙膜一到水田就會全部降解,無法固定秧苗;而化纖材料的地膜,雖然能固秧,但并不適合插秧機進行分秧,同時化纖膜撕不爛,不易于降解,污染環境。“麻育秧膜則完全不同,它由麻類等植物纖維制成,是一種有機質,可以在水田里自然降解,不但不會對土壤造成污染,還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起到肥田的作用。”王朝云補充道。
麻育秧膜技術國內外首創,專家建議大面積推廣
4月14日,在湖南省沅江市四季紅鎮陽雀洪村的萬畝水田示范片里,10臺載滿用麻育秧膜培育出來的壯秧的插秧機在水田里歡快地奔跑,秧苗隨之齊整整地插下來,間隔勻細,幾乎沒有漏插。
在現場的國內農業專家們對于中國農科院麻類研究所的這項最新研究成果——麻育秧膜忍不住點頭贊嘆。他們認為,麻育秧膜技術攻克了困擾機插水稻多年的育秧難題,此項技術屬于國內外首創。作為一種創新型技術,麻育秧膜水稻機插育秧實現農機農藝的結合,具有較大的推廣應用前景,值得大面積推廣,讓更多的農民受益。
據介紹,從2010年至今,麻育秧膜已先后在湖北的武漢和咸寧、湖南的沅江、浙江的蕭山等地進行了水稻機插秧育秧試驗與示范。它在水稻機插育秧中的突出效果得到了應用示范所在地農戶、育秧專業戶和農業部門的肯定。今年,湖南省農業廳更是將此項技術作為重點在全省75個縣市進行示范推廣。
“我們的麻育秧膜已經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并已授權企業實現量化生產。今年,不僅是湖南的75個縣市,包括江蘇、浙江、湖北等地,也都在原有的示范推廣的基礎上,增加示范點,推廣應用我們的麻育秧膜這項新技術。國內專家的肯定,對我們是一種鼓勵。”王朝云說,下一步,他和科研團隊成員還將繼續針對水稻機插秧的育秧特點,進一步改進工藝,盡可能降低麻育秧膜的生產成本,努力提升麻育秧膜的功效,讓農民用得起,用得好,推進水稻的現代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