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6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方旱作區中低產田土壤健康養護與產能提升協同技術與示范”項目組在北京正式啟動“百縣萬頃土壤健康與單產提升示范行動”。該行動是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把科研成果向田間地頭轉化的全新嘗試,通過“產學研用”相結合,實現科研成果落地,推動土壤改良與單產提升,為全國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據了解,項目組課題組成員單位將聯合合作縣域農技推廣中心,以“農業新質生產力”——微生物綠色防控技術為核心,“科研+企業+地方”聯動,構建“功能菌株-現場發酵-活菌現用”模式,行動計劃兩年內覆蓋全國100個縣,打造10萬畝示范田,改良土壤并降低作物病蟲害發生率,達到減少化學肥料及農藥使用量、促進作物增產增收的目標。
項目負責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梅旭榮介紹,微生物技術是破解土壤退化與產能瓶頸的關鍵,本次行動將聚焦技術模式創新,去掉小試、中試環節,將科學研究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構建“功能菌株—現場發酵—活菌現用”應用模式,協作機制創新,搭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平臺,推廣路徑創新,構建“點—面—網”三級示范網絡,戰略布局創新,基于旱地但不限于旱地,合作縣域南北方不限、經作或大田不限,由縣域試點向全國輻射。
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總農藝師鄭戈在致辭中表示,立足國家戰略,土壤健康是“藏糧于地”的根基;要聚焦技術突破,打造綠色增產樣板;要把項目執行的各個環節做扎實,構建多方協同的監測反饋網絡,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姚宗路在會上表示,“百縣萬頃”行動不僅將推動單產提升,更是一次技術應用轉化模式的全新嘗試,目的是探索一條生態與經濟雙贏的農業綠色轉型路徑。“百縣萬頃”行動的啟動,將加速我國農業功能微生物資源從實驗室邁向田間應用。”
會上,梅旭榮研究員與首批合作縣域代表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副縣長李志剛、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溫新勇簽署合作書,縣域代表表示,將積極參與示范田建設中,做好菌劑施用與數據監測工作,為“百縣萬頃”行動提供有參考價值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