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麗穎)記者從9月8日-9日在河南鄭州召開的中國農業科學院人才工作推進會上獲悉,中國農科院創新人才評價機制,推進實施人才分類評價工作,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提升科技創新實力和創造力。
目前科研評價機制存在著重論文輕實踐、重數量輕質量、人才評價“一刀切”等問題。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表示,改變這一現狀,最重要的是建立符合人才發展規律的人才評價機制,人才分類評價是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的核心關鍵。對此,中國農科院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學科人才實行分類評價,以品德、能力、業績、貢獻和潛力為導向,破除論資排輩,不唯論文資歷和頭銜,按照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軟科學研究分類進行遴選。對于基礎研究類人才,著重評價其提出和解決重大科學問題的原創能力、成果的科學價值、學術水平和影響;對于應用研究類人才,著重評價其取得自主知識產權和重大技術突破、成果轉化、對產業發展的實際貢獻,并淡化論文要求;對于軟科學研究類人才,著重評價其為國家農業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咨詢和技術支撐的能力和工作績效。
作為我國農業科研的“國家隊”,中國農科院自去年實施人才強院和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以來,實施了一系列人才引進、培養、評價、激勵、保障等改革舉措。通過實施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政策,中國農科院按照頂端人才、領軍人才和青年英才三個層次,給予人才60萬元-200萬元的科研經費、10萬元-50萬元的崗位補助;打破職稱、年限、資歷等限制條件,實施專技職務和博導資格晉升“綠色通道”,一年來有53名青年英才獲得高級職稱,85名青年英才獲得博士生導師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