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2018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在北京開幕,大會發布了《中國農業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8-2027)》(下稱《報告》),對未來10年中國主要農場品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預測和展望。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出席大會開幕式并講話。他指出,城鎮化和收入水平提高,對農業供給體系升級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巨大拉動力。要利用糧食供求關系相對寬松的時期,積極開展糧改飼、玉米大豆輪作。他強調,要加強農業生產和市場監測預警,通過信息引導,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進一步完善農業全球戰略布局,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合理分散風險。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在致辭時表示,中國農業科學院在農業監測預警理論與方法創新、標準和數據建設、系統研建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信息保障。今后,將繼續加強力量、持續創新,將農業展望大會打造成信息發布的權威品牌。
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發布了《報告》。《報告》共12章,以糧、棉、油、糖、蔬菜、水果、肉、蛋、奶、水產品、飼料等18種重要農產品為對象,對其未來10年走勢進行了專題發布。
《報告》是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展望專家組在之前展望工作基礎上,根據近期國內外農業市場、政策、氣候等方面的新變化,綜合分析中國宏觀經濟、農業政策、氣候條件、科技創新、資源稟賦及國際市場等因素,采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所農業監測預警創新團隊研制的CAMES系統,對未來10年中國農產品市場供需形勢作出的基線預測。
在發布《報告》之外,大會還將就上述主要農產品的供需預測展開專題交流,并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大數據與農業監測預警、智慧農業展望、農業投資展望、資源環境展望等農業熱點主題進行專業研討。
自2014年起,中國已經連續4年舉辦農業展望大會,發布未來十年中國農業展望報告。據悉,作為中國特色農業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的重要成果,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在增強農產品市場調控主權、提升各類市場主體應對市場變化掌控權以及持續擴大國際市場話語權等方面已發揮重要作用。
本次大會由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支持,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主辦,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