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桃的季節,汁多、味美的桃,廣受消費者喜愛。然而,不同品種的桃香氣、味道差別很大,它們的區別究竟是什么?
近日,記者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該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桃資源與育種團隊破譯了桃高質量新基因組及果實香氣遺傳進化機制,為尋找濃郁“桃味”、桃風味改良奠定了基礎。相關成果7月26日發表于《植物學雜志(The Plant Journal)》。
中國是桃的發源地,據介紹,全球95%的栽培品種,直接或間接來源于中國的“上海水蜜”。
為此,在此次研究中,科研人員對上海水蜜種群的代表品種之一“早上海水蜜”進行了基因測序,同時鑒定出了影響“香味兒”的基因,并嘗試尋找“香味兒”變淡的原因。
利用新組裝的“早上海水蜜”基因組,該研究完成了256份桃種質在2015年和2016年連續2年揮發性物質含量的關聯分析。結果發現,與果實香氣相關的3種醛及2種內酯,其含量在育成品種中相對于野生種質降低了18.3%-90.7%,這可能是造成現代桃香氣降低的主要原因。
團隊科學家介紹,之所以會如此,可能是因為過去長時間的育種中,人們更多重視大果、高糖分、耐儲藏等性狀,而對風味的追求更少。
該研究是鄭果所在“千份桃種質測序計劃”和“薔薇科種質測序計劃”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進展,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資助。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唐崢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