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山東濰坊市人民政府在京聯合發布《濰坊市創新提升“三個模式”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實踐報告》。
濰坊市是全國農業產業化的發源地,農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近年來,濰坊在總結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創新提升“三個模式”,“三農”工作躍上新臺階。2020年,濰坊市農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達到1038億元,占山東省的1/10左右;蔬菜產量、畜禽產量均達到山東的1/5左右;農機總產值達到1300多億元,約占全國的1/4;生姜、胡蘿卜、大蔥、洋蔥出口額分別占全國的1/4、1/6、1/2、1/7左右,蔬菜出口量、禽肉出口貨值分別占全國的1/8、1/6左右。
據介紹,濰坊用全國1‰的淡水、1.7‰的土地,貢獻了全國7.2‰的糧食、15.7‰的蔬菜、12.7‰的花生,是名副其實的全國米袋子、菜籃子、肉案子、果園子,成為全國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優質農產品加工出口基地。2020年,濰坊市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99∶1,降至2以內,低于山東2.33∶1、全國2.56∶1。
中國農業科學院戰略中心組織編制的《濰坊市創新提升“三個模式”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實踐報告》,系統梳理了濰坊市“三個模式”的內涵演進,總結凝練了新時代創新提升“三個模式”的實踐探索,深層挖掘了新時代創新提升“三個模式”的基本經驗和理論體系,科學謀劃了未來發展的目標定位和戰略路徑。
報告指出,“三個模式”在鄉村振興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產業發展方式、路徑選擇和組織推進上,都積累了寶貴經驗,主要包括創新農業產業化內涵和形態,實現產業化發展由量變到質變的突破;尊重群眾和基層的首創精神,實現頂層設計與基層執行的良性互動;注重體制機制創新,實現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有機結合;踐行包容性增長理念,實現共同全面共同富裕;促進三個融合發展,實施鄉村全面振興。該報告成果立足實踐與理論之間的互促共進,由基本軌跡和基本經驗的提煉上升到基本規律的總結,更加深刻地認識和把握了新發展階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高度認識論和方法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