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我國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農產品加工業也面臨新形勢、新任務,由規模擴張向轉型升級、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分散布局向產業集群轉變。在這一過程中,如何運用新技術實現科研成果價值轉化、如何拓展融資空間、市場渠道,是農產品加工企業普遍關注的問題。在由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舉辦的“農產品加工技術轉移、企業上市與金融支持高層論壇”上,業內人士對相關問題進行了研討解析。予以提煉整理,期待能為讀者提供參考。
創新和金融將驅動加工業新發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
農產品加工產業有其自身發展規律。
世界經濟規律表明,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時,雖然農業面臨的主要矛盾仍是糧食安全,但農產品加工業開始起步,市場主體主要是小微企業,投資主體是閑散資金;當人均GDP達到3000~10000美元,農產品加工業進入快速發展期,食品安全上升為主要矛盾,市場主體是規模以上企業,投資主體是工商資本;當人均GDP超過10000美元后,農產品加工業進入井噴式高速發展階段,營養健康成為新的發展任務、目標、重點和使命,此時金融資本大量涌入,市場主體為大型企業集團,投資活動表現為企業的并購、參股、控股等資本運營。
2015年我國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按照新常態下7%的增長速度計算,約3年左右時間,我國人均GDP將跨越10000萬美元的中等收入大關,農產品加工業將進入以科技創新和金融資本雙輪驅動發展的新階段。
創新驅動和金融驅動是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雙引擎”,不僅為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也有利于助推產業不斷技術升級,支撐和助推農產品加工業成長為新興產業和財富產業。
運用互聯網技術加快集成創新
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主任朱希鐸
——農產品加工業進入新階段,如何把握創新趨勢、創新方向、創新重點和創新優先發展領域?
我們已進入集成創新時代,需要對商業模式、資源配置、產業鏈、產品鏈、管理模式、服務體系等進行集成創新。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技術與各個行業的融合,催生了全新的服務體系,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3D打印、雙創工程等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讓傳統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政府管理和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等帶來了全新的手段、機會、模式和發展空間。
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經濟發展思路,意味著我國將從以往通過“需求側改革”杠桿刺激經濟增長、追求增長速度、規模的發展方式,轉變為追求效益、質量和技術升級。廣義的食品或農產品是我國最大的供應品,營養健康產業是我國最大的產業。面對現代農業產能嚴重不足、產業結構落后的現狀,必須抓住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機遇與核心,與“互聯網+”、“農業大數據”、“雙創平臺”等技術相結合,實現現代農業即農產品加工業產業經營模式、商業模式、盈利模式、服務方式的集成創新,加速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經營體系、管理體系和服務體系,推動傳統農業升級轉型為現代新型制造業。
找準需求實現產品的市場價值
光華博思特營銷咨詢公司總經理韓志輝
——企業有了好的技術和產品,如何轉化為市場需要的商品,通過市場化來實現產品技術的價值,完成技術成果的轉化?
企業的產品有了技術價值,還必須轉化成巨大的市場價值,才能成為企業的效益。一個產品的價值有四個梯次:第一梯次是技術價值,即產品具備的科技含量、生產的難度、生產的效率、競爭品牌的進入壁壘等;第二個梯次是實效價值,即這個產品最終能為消費者解決什么樣的問題;產品具有了實效價值,還要讓消費者能看到或感覺到它的價值,認為它能值多少錢,這是第三個梯次,即表現價值,也稱為感知價值;而一個產品的價值能否被消費者接受,就要看消費者真正接受這個產品時接受的是什么,愿意付多少的錢來接受,這是接受價值。產品的技術價值、實效價值、表現價值和接受價值是實現商品市場價值缺一不可的四大因素。
在前期研發工作中,企業必須從市場的角度換位思考和分析,才能創造出既有技術價值、又有實效價值的產品,并通過后續產品力強化,達到表現價值和消費者的接受價值,最終實現技術的市場價值。
作為企業而言,面對強勁的市場競爭,“薄利多銷”絕不會增加效益,務必要找到產品高價值的來源,即從市場要求的角度,創造差異化、信息不對稱和消費者的心理價值,實現從技術價值到巨大市場接受價值的神奇轉變。
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要重點解決方向性問題
東方高圣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炳宇
——商品在推向市場和消費者之前,如何融資、上市、轉化為產業能力?
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階段,在不同的階段,對資本需求的側重點不同;二是合適,主要指合適的合作方式和合適的融資途徑;三是發展,企業靠自己也能很好地發展,而突破瓶頸的發展,有資本的助力效率會更高。合適的企業遇到合適的資本,必然帶來規范化的管理、專業化的高端人才和成熟的資本運作經驗,迅速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升品牌知名度,借鑒運用國內外先進的運作思路和意識,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
企業進行融資,需要配備具有行業經驗、金融投資技能、財務稅務知識、法律知識等的團隊。為不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建議委托專業服務機構進行全盤統籌,重點解決融資過程中“方向難定、標的難找、交易難談、風險難控”的問題。
以東方高圣公司為例,融資服務團隊為買方客戶提供戰略并購顧問服務,為賣方客戶提供戰略資產出售顧問服務。通過并購前行業研究、策略制定、目標研究接觸,并購中合作意向確定、盡職調查、交易方案設計、企業估值、談判問題梳理、協議簽訂,并購后給出治理規范、整合管理、發展規劃建議等,幫助企業順利實現融資目的。
農產品加工企業要以創新的思維和尊重市場規律的態度,充分借助資本的力量,才能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成為各自細分行業的領跑者。
利用互聯網金融完成技術增值
鮮貝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郎冠楠
——農產品加工企業如何與互聯網金融對接,以進一步解決融資和銷售渠道的問題?
互聯網金融“產融結合”,是將傳統消費渠道、消費者、生產廠家、金融服務的運作生態圈做反向逆轉,從食品更安全營養健康、綠色餐飲食品產業鏈、從源頭到舌頭的產業溯源等出發,提供比打折、促銷等更好的金融拉動需求工具。
通過平臺大數據的支撐,將金融服務和渠道支持“十指緊扣”相結合。以我們經營的餐飲網絡供采平臺為例,專家開發了一道新菜“姜蓉雞”,技術轉讓最初估價30萬元,經過互聯網金融企業組織的現場競拍,現場賣到了180萬元,然后經過互聯網渠道的推廣融資,最終融資額達到2個億,實現了由技術產品到市場商品的“點食成金”。
從30萬元到2個億,充分說明了互聯網金融的巨大融資和技術增值效應。嫁接互聯網金融、駕馭互聯網金融,相信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利用互聯網金融的優勢,成為行業的領軍企業。
農村金融服務提供全方位支撐
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貨幣信貸處副處長李瑞
——如何靈活運用各類金融政策和信貸政策,引導和激勵金融機構將更多的資金配置到“三農”工作中,農村金融服務至關重要。
目前,農村金融服務需求日益多層次、個性化,人民銀行作為國家宏觀調控部門,主要通過運用差別存款準備金政策實施定向調控、發揮再貸款再貼現對擴大信貸投放的引導作用、指導推進農村金融服務創新、拓寬農業企業的債券融資渠道、實施涉農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強化激勵約束、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六大措施,極力推動農村金融服務。
隨著改革的深化,“三農”對金融的需求將越來越高,人民銀行將把握規律,積極適應發展現代農業的新趨勢、新問題和新要求,為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務。
產業基金在全產業鏈持續支持企業成長
山東省農牧業產業基金經理趙昊霆
——產業基金是企業一個重要的金融渠道,它是如何對農業項目進行投融資的?
產業基金一般指向具有高增長潛力的未上市企業,在對企業行業方向、市場定位、發展規劃、核心競爭力等做出前期了解與分析的基礎上,經過與企業進行正式談判、制定交易結構、企業估值、合同簽訂等,以股權的形式投入企業,并參與被投資企業的經營管理。管理過程中,主要通過融資租賃的方式幫助企業解決購買大型設備的需求,再通過保理業務縮短企業應收賬款的賬期。
由于農業周期性明顯、影響要素復雜、相關產業范圍廣,產業基金投資農業項目,會從產業鏈的角度出發持續投入。舉例而言,我們曾投資一個從事食用菌生產的傳統農業企業,由于缺少核心競爭力,投資前企業毛利潤很低,經營狀態較差;投資后,企業開始進行食用菌精深加工研究和產品開發,其食用菌飲料產品投放市場后,反饋效果非常好,企業利潤大幅增加,成長為優質企業。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