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唱好“主食加工產業”這臺戲
參加一個由政府部門搭臺、研究機構主導的產業聯盟年會,企業能唱一臺什么戲?赴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參加“全國馬鈴薯加工產業聯盟2017年年會”的企業給出的答案是:能唱的戲多了。
聯盟搭臺企業唱戲
“夏波蒂雪花全粉,起訂量500噸,每噸起拍價9400元。下面請競買者叫價、出價!”8月9日,陜西金中昌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銷售部門負責人李永盛在全國馬鈴薯加工產業聯盟(下簡稱“聯盟”)組織的“非你莫薯”訂貨會上過了一把“拍賣師”的癮。不僅如此,拍賣了公司4類產品項目的他,還向產業內所有參加競拍的企業推介了自己公司,展示了這家專注馬鈴薯食品加工原料生產的企業的實力。
來自北京的海樂達食品有限公司(下簡稱“北京海樂達”)則在聯盟精心策劃的亮點活動“馬鈴薯品牌故事·企業秀”中成為“明星”。為了評出有代表性的、消費者信得過的馬鈴薯主食加工產品“十大品牌”,聯盟特地將前期企業自薦、通過網友投票和專家評審后篩選出的20個馬鈴薯食品品牌請上“企業秀”的終評環節——由與會代表根據企業“視頻短片+一分鐘講演拉票”的表現票選出最終的勝者。北京海樂達董事長何海龍精確地在該環節秀出了“海達”馬鈴薯饅頭等主食產品的品牌優勢、產品特點、投產量和市占率等“肌肉”,高票入選“十大品牌”。
在這次聯盟年會上,企業唱主角的場面不一而足。“今年聯盟年會,我們就是希望讓馬鈴薯主食加工企業唱主角。”聯盟理事長、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所所長戴小楓直言,聯盟存在的意義就是“服務企業、有被企業家利用的價值”,希望通過為企業提供適宜的發展環境,“讓真正干事的企業家得到好處,讓有好產品好品牌的企業得到野蠻生長、健康發展、快速成長”。
彰顯頂層設計期待
實際上,由戴小楓“掛帥”的聯盟并非簡單的“企業結盟”,它的背后除了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所這樣的科研機構,還有政府的身影。自2015年1月以來,農業部等國家部委在馬鈴薯主食加工產業方面的支持可謂不遺余力。
讓企業盡快站在產業發展的舞臺中央,也彰顯了頂層設計的期待。因故未能參加這次年會的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在對聯盟年會發來的賀信中提到:“希望聯盟繼續堅持‘營養指導消費,消費引導生產’的理念,大力發展馬鈴薯主食化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新體系,引領馬鈴薯主食產業創新發展。”
“只有企業接過馬鈴薯主食加工產業發展的接力棒,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才更值得期待。”戴小楓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身處馬鈴薯加工產業的企業都應該明白,當前的環境是企業目標、社會需求與國家戰略有機統一、水乳交融。
出席本屆聯盟年會的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副局長潘利兵對聯盟這種“為企業搭臺”的做法表示贊賞。他在致辭中表示,聯盟成立近3年來,不僅在帶動產業領域關鍵技術和裝備方面取得大量突破、在促進產品開發和技術成果轉化應用方面進展良好,還在提升產業發展影響力和美譽度上卓有成效。
降本增效仍讓企業犯難
不過,對于此次聯盟年會中為企業安排的“企業秀”和訂貨會兩大節目,戴小楓直言“還不夠精彩”“不理想、未達到預期”。
“‘企業秀’上許多企業不會‘秀’,訂貨會也不夠‘熱鬧’,參與訂貨、上貨的企業太少。”戴小楓說,整個活動沒有給人百花齊放、眼花繚亂的感覺。“事實上這個行業還沒有誕生真正的龍頭企業,干實事、鑄品牌的企業都還有機會。”
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馬鈴薯加工產業還不夠成熟,特別是在成本、效能等方面的空間還有待進一步挖掘。
成本高企是我國馬鈴薯主食加工產業的一大軟肋。“我國馬鈴薯食品加工產業規模小、類型少、成本高,在美國一噸全粉差不多7000元,國內至少要1萬元。”李永盛告訴記者,個中原因除了我國馬鈴薯產量低之外,跟我國馬鈴薯產品類型少也不無關系——美國用于加工全粉的原材料,多來自切完薯條等加工后的“下腳料”,成本再低也能夠理解。
我國馬鈴薯產量低的因素也不容忽視。在有著“馬鈴薯之鄉”之稱的定邊縣,可用于馬鈴薯主食加工業的馬鈴薯薯種單一,專用型品種種植面積少,產量也在1噸~1.5噸每畝的低產水平上徘徊。定邊縣負責農業的副縣長白銀喜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薯種單一、產量偏低已成為掣肘定邊縣馬鈴薯加工產業發展的原因之一。
此外,馬鈴薯主食產品的市場教育和推廣也無形中增加了企業成本。何海龍告訴記者,北京海樂達每逢周末都會在本地的各大超市柜臺向公眾推廣馬鈴薯饅頭等主食產品。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馬鈴薯饅頭雖已不再“養在深閨無人識”,但人們對其健康營養價值仍然將信將疑。“推廣成本還在增加。”
“接下來我們要重點宣傳、推廣、示范、應用以薯泥薯漿為原料的第三代馬鈴薯主食加工技術,以降低生產成本;此外,聯盟將籌備成立馬鈴薯主食加工產業基金,助力技術創新、成果轉化、項目上市等,推動全產業鏈上中下游聯動融合發展、可持續發展。”在部署聯盟下一步工作時,戴小楓如是說。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