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社會上出現了環境保護影響經濟發展的聲音。筆者認為,產生這種聲音的主要原因,是沒有站在長遠、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待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沒有建立起新的環境價值觀,而新的價值觀能有效破解保護環境影響經濟發展的謬論。
首先,環境是重要的國民財富。國民財富是指一國(地區)一定時間內所擁有的全部物質資料,包括國民財產和自然資源兩部分。國民財產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固定資產、流動資產、金融資產,自然資源包括土地、森林、礦產、水、草原、大氣等資源,也是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富裕程度,不僅要看GDP,還要看環境財富。環境破壞就意味著國民財富的損失,因獲取微薄的利潤導致環境財富的損失,無論是算環境與經濟的整體賬,還是單獨算環境修復的經濟賬,都是得不償失的。保護環境就是保護國民財富不受損失。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的自然資源負債表,就體現了環境是重要的國民財富價值觀。應該在全社會樹立環境是重要的國民財富的價值觀,這樣就能有效破解保護環境影響經濟發展的聲音。
其次,環境是重要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經深入人心,而環境也是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能創造新財富。旅游經濟在全國蓬勃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新力量,它就是依靠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或者兩者的融合創造新財富,支撐國民經濟的發展。四川稻城亞丁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創造的旅游收入占全縣國民生產總值的1/5,這不就是一個“環境是重要生產力”的典型案例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縱觀世界發展史,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此,保護環境是真正地保護了生產力,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從這個角度而言,保護環境怎么會影響經濟發展?
第三,環境是綠色發展的基石。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復雜系統,良好的環境能吸引更多的投資,促進經濟發展。環境破壞會影響國計民生,甚至會逼走資金外逃,影響經濟的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富裕起來的民眾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環境價值越來越大。過去,我國經濟發展落后,人們吃不飽穿不暖,靠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環境欠賬積累較多,環境成為經濟發展重要的瓶頸。只有突破環境保護的瓶頸,經濟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是處理環境與經濟發展矛盾關系的關鍵路徑,在經濟發展中保護環境,在保護環境中推動經濟發展,創造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新格局是綠色發展的核心。塞罕壩創造了“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綠色發展奇跡,就是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的生動案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形象地說明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保護環境怎么會影響經濟發展?
環境是重要的國民財富,環境是重要生產力以及綠色發展的基石,是新的環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相信通過環境保護工作的大力開展,我國的環境將來會越來越美,一定能助力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資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