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了該院十大標志性科技成就和十大標志性改革舉措,旨在進一步增強全院科技人員創新自信,匯聚各方面力量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
十大標志性科技成就分別是:作物組學和遺傳學突破性新發現成果累累,挑戰傳統科學認知;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控體系日趨完善,“蟲口奪糧”保豐收;耕地保護與地力提升技術迭代升級,守牢糧食生產“命根子”;農業綠色技術與產品推陳出新,留住老百姓“金山銀山”;高致病性禽流感阻控成功,“人病獸防”體系引領全球;口糧新品種量質齊升,裝滿中國人“糧袋子”;高油油菜、優質蔬菜等助力三產融合,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突破性國產家禽品種接連審定,中國人餐桌擺上“中國禽”;專用化大型家畜品種自主培育,“卡脖子”時代一去不返;農產品檢測“駛入高速路”,老百姓看得清楚吃得放心。
十大標志性改革舉措分別是:破除科研“小、散、弱”,支部建在團隊上,構建重大任務制,舉院之力抓大事,創新聯盟一盤棋,引育并舉聚英才,科技評價破“四唯”,科企融合促發展,開拓國合新格局,營造科研新生態。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強調,未來,該院將不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全力以赴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國家農業技術轉移中心、國家農業科技人才中心、國家農業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和國家農業高端智庫。
他指出,中國農業科學院力爭到2025年,將基本建成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三分之一以上學科和研究所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重大科學發現增長40%,重大技術突破增長20%,重大科技產品數量增長20%,高水平智庫報告翻一番,推動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5%左右。到2035年,形成農業學科領域三分之一全球領先、半數并跑的創新格局,基本實現建設世界一流院所的戰略目標,支撐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0%左右。到2050年,農業科技整體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對全球農業科學發展做出重大原創性貢獻,助力我國成為世界主要農業科學中心、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