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北京1月18日電(記者胡其峰 通訊員王福海)農民養蠶,最怕蠶寶寶得病毒病“血液型膿病”。記者日前從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獲悉,該所家蠶育種中心科研人員針對我國不同蠶區、不同飼養季節的需求,成功培育出一對夏秋用家蠶新品種——“華康2號(HK2)”,該品種對“血液型膿病”具有高度抵抗性。
“華康2號(HK2)”選擇我國蠶區推廣量較大的夏秋用蠶品種“秋豐”和“白玉”作為受體,利用從家蠶種質資源篩選評價中獲得的抗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病(BmNPV)基因,用BmNPV耐受性基因載體品種N作供體,采用雜交、回交、抗病基因純合固定及系統選育而成。據介紹,新品種的耐病力,是原系統“秋豐”和“白玉”的12800倍,其發育經過、絲質、繭質等主要經濟性狀與原系統相仿,萬頭收繭量、萬頭產絲量分別提高了5.5%和9.6%。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人民政协网]DNA 甲基化:棉花耐盐性背后的 “基因调控师”2025-08-22 17:00:00
- [新华社]多方共话燕麦产业提质升级2025-08-21 18:00:00
- 黄酮类代谢物可提高苦荞对高海拔的适应性2025-08-21 16:39:00
- [工人日报]长期绿肥轮作可降低稻田甲烷排放2025-08-21 15:28:00
- [人民政协网]绿肥轮作:给稻田戴上“低碳口罩”2025-08-21 15: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