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型抑制弓形蟲生長的藥物靶點被發(fā)現(xiàn)
[科技日報]對相關藥物研發(fā)具有指導作用
發(fā)布時間:2014-12-08
|來源: 《科技日報》2014年12月05日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龐宇 張曉鵬 記者李麗云)記者從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哈爾濱獸醫(yī)研究所獲悉,近日,該所天然免疫聯(lián)合實驗室基礎免疫創(chuàng)新團隊利用CRISP//Cas9基因敲除技術發(fā)現(xiàn)了新型抑制弓形蟲生長的藥物靶點。這一研究結果不但對治療弓形蟲的藥物研發(fā)具有指導作用,也對頂復門其它原蟲,例如瘧疾等的藥物研究有一定借鑒意義。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fā)表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國際寄生蟲學雜志》上。
據(jù)該所天然免疫聯(lián)合實驗室基礎免疫創(chuàng)新團隊賈洪林博士介紹,該研究采用的基因敲除技術是基因編輯技術領域的最新技術,是2013年自然科學領域十大學術成就之一。此前,國際上應用于弓形蟲感染的治療藥物只有磺胺類藥物,但這類藥物具有很大副作用,且不能殺死隱形感染階段的蟲體。
為解決這一困擾治療弓形蟲病感染的世界難題,哈獸研科研人員經(jīng)過大膽嘗試,采用最新的CRISP//Cas9基因敲除技術敲除了弓形蟲編碼的亮氨酸氨基肽酶。經(jīng)過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缺少這種蛋白酶不但會影響蟲體的生長復制,而且對弓形蟲入侵宿主細胞也有重要抑制作用。
賈洪林表示,弓形蟲病不但對豬、羊等動物具有嚴重威脅,而且是一種人獸共患寄生蟲病。據(jù)估算,世界上有1/3的人口感染過弓形蟲。雖然健康人群感染之后并不表現(xiàn)出臨床癥狀,但該病是免疫缺陷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或曾接受器官移植人士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急性弓形蟲感染還會造成孕婦早產(chǎn)、死胎和新生兒畸形。最新研究表明,弓形蟲感染還有可能和人類抑郁癥以及自殺傾向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也有密切關系。
據(jù)該所天然免疫聯(lián)合實驗室基礎免疫創(chuàng)新團隊賈洪林博士介紹,該研究采用的基因敲除技術是基因編輯技術領域的最新技術,是2013年自然科學領域十大學術成就之一。此前,國際上應用于弓形蟲感染的治療藥物只有磺胺類藥物,但這類藥物具有很大副作用,且不能殺死隱形感染階段的蟲體。
為解決這一困擾治療弓形蟲病感染的世界難題,哈獸研科研人員經(jīng)過大膽嘗試,采用最新的CRISP//Cas9基因敲除技術敲除了弓形蟲編碼的亮氨酸氨基肽酶。經(jīng)過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缺少這種蛋白酶不但會影響蟲體的生長復制,而且對弓形蟲入侵宿主細胞也有重要抑制作用。
賈洪林表示,弓形蟲病不但對豬、羊等動物具有嚴重威脅,而且是一種人獸共患寄生蟲病。據(jù)估算,世界上有1/3的人口感染過弓形蟲。雖然健康人群感染之后并不表現(xiàn)出臨床癥狀,但該病是免疫缺陷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或曾接受器官移植人士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急性弓形蟲感染還會造成孕婦早產(chǎn)、死胎和新生兒畸形。最新研究表明,弓形蟲感染還有可能和人類抑郁癥以及自殺傾向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也有密切關系。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wǎng)信息發(fā)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tài)
- 移动式智能灌溉泵站系统实现一体化供滤配功能2025-07-16 14:29:00
- [科技日报]水稻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出炉2025-07-16 09:30:00
- [人民日报海外版]种出更香更绿的好茶(科技瞭望)2025-07-16 09:00:00
- 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犏牛在西藏诞生2025-07-15 17:18:00
- [农民日报客户端]首个水稻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创建2025-07-15 1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