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本報北京2月3日電(記者楊舒)番茄是廣受老百姓喜愛的蔬菜,然而近年來消費者卻常常抱怨“西紅柿越來越沒有以前的味兒了”。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黃三文領銜的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闡明了番茄風味遺傳基礎,發現了番茄風味調控機制,為番茄風味改良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
據黃三文介紹,蔬菜風味不是像外形、色澤等易于量化的育種性狀,能“感覺到”,但“看不見、摸不著”,這決定了研究的難度。為此,黃三文和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哈里·克利教授組成了20人的聯合研究團隊,開展了4年多的協同攻關。該研究團隊組織了170人的“品嘗小組”,對100多種番茄進行了嚴格的品嘗實驗,確定了33種影響消費者喜好的主要風味物質,揭示了番茄風味的物質基礎。隨后,分析了來自世界各地400多份番茄的風味物質含量,并進行基因組測序和生物信息學分析,獲得了控制風味的約50個基因位點,從而首次闡明了番茄風味的遺傳基礎。
研究還發現,番茄之所以“沒有以前的味道了”,是由于在現代育種過程中過于注重產量、外觀等商業特點,使控制風味品質的部分基因位點丟失,造成13種風味物質含量在現代番茄品種中顯著降低,最終改變了番茄口感。這項成果為培育美味番茄提供給了切實可行的路線圖。目前研究團隊和育種家們通過合作,已經培養出了含糖量較高的番茄新品種,也正力爭恢復番茄原來的濃郁風味,使美味番茄早日回到人們的餐桌。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