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研究員李光玉帶領創新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破譯鹿科動物全基因組序列。馴鹿全基因組測序的完成,不僅為研究人員從基因組水平挖掘馴鹿生長、代謝和抗寒等重要性狀的分子機制提供了科學指導,而且為馴鹿馴化歷史、基因組演化、群體遺傳及鹿類動物的進化等理論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相關研究成果于11月1日在線發表在GigaScience上。
我國是鹿類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分布約有20種鹿類動物,而馴鹿是最具代表性的鹿科動物之一,是鹿科物種中唯一被馴化、雌雄個體均生長鹿角的動物。鑒于該物種獨特的生物學特征和重要的科研價值,研究人員對一只雌性馴鹿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并獲得了高質量的組裝序列,基因組大小為2.64Gb,Contig N50和Scaffold N50分別為89.7kb和0.94 Mb;基于同源比較和從頭預測的方法,注釋得到了21555個蛋白編碼基因、159個rRNA、863個tRNA、547個miRNA和1339個snRNA。系統發育分析表明,馴鹿與牛科物種的分化時間大約在2950萬年前,進一步的比較基因組學分析識別了335個馴鹿所特有的基因家族。
該項研究得到了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研究成果在線預發表期間即受到了廣泛關注,并且榮獲第十二屆國際基因組大會GigaScience前沿研究獎。(王冬昭 賈禾)
《中國科學報》 (2017-11-15 第6版 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