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今年正值該理念提出2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6月22日至24日,第四屆全國果茶經濟作物種苗繁育技術交流會在該縣舉辦,以“黨建引領、科企對接、種苗新質生產力、果茶產業芯未來”為主題,匯聚了包括梨、蘋果、柑橘、桃、葡萄、茶葉、荔枝龍眼等國家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在內的全國頂尖專家學者,以及相關技術推廣機構、龍頭種企、種植大戶等70余名代表齊聚一堂,深入交流了經濟作物種苗繁育的關鍵技術與創新發展,旨在為筑牢現代農業基石、賦能鄉村產業振興凝聚智慧與力量。
圖為交流會現場
種苗作為果茶產業從品種到產業發展的第一環節,對推動新品種快速轉化為生產力至關重要。會上,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王新超表示,“十四五”以來,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秉持“長期扶持培育、重點突破”的精神,實現了科研創新與茶葉種業發展需求的高效銜接,以科企融合驅動產業發展,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茶葉種業推廣模式”。
專題報告環節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劉天軍圍繞“如何推進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作主旨報告。他指出,目前,蘋果產業存在結構性矛盾突出、全產業鏈存在“三老”“三高”等問題,并提出要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曾建明以“發揮品種優勢,支撐產業躍升”為題,總結了安吉白茶產業的發展經驗,指出需將生態優先理念融入種苗繁育全過程,推動優質茶苗為茶產業可持續發展和品牌建設提供源頭保障。
圖為專家正在作主旨報告
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院士張紹鈴聚焦梨樹育種領域,分享了梨樹種業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他呼吁,要加強梨樹種質資源收集,通過科企緊密合作,完善種業規范化與梨樹創新體系,滿足產業升級需求。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徐麟圍繞“植物再生的理論與應用”主題,介紹了植物扦插和嫁接的前沿科學研究進展。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尹軍峰研究員作“中國茶飲創新發展的果茶機遇與品種需求”報告,剖析了當前國內新茶飲市場的蓬勃發展趨勢及其對上游原料產業帶來的深刻變革,提出茶飲創新將帶動果茶等相關農產品突圍,助力產業價值鏈提升,并對適合于深加工的果、茶品種的性狀需求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還實地考察了當地先進的茶樹種苗繁育基地和生態茶園示范園。據悉,本屆交流會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聯合主辦,同時得到了全國果茶經濟作物種苗繁育技術協作組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