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飽,更要吃的好!”隨著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人們早已不滿足于吃飽,還要吃得營養、健康、安全、放心。14日,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新書《會吃才有健康——把健康之勺掌握在自己手上》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首發。專家學者出席發布會,現場介紹了健康飲食的科學理念和國人飲食九大誤區。
在發布會上,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李祥洲介紹了該書的出版背景。該書作者、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陳萌山研究員分享了該書的創作初衷。陳萌山表示,希望在全球抗疫的特殊時期,通過這種形式的分享,讓大家進一步樹立合理飲食理念,養成健康飲食習慣。該書作者、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孫君茂研究員詳細介紹了當代中國人飲食存在的九大誤區,以實際案例講解了怎樣才能正確地吃、吃出健康來。
我國居民鈉攝入量高于《指南》標準 嚴重超標
“鈉、糖、油攝入過多,蔬菜、堅果、奶制品、豆類吃的太少。吃的太精細,不良的飲食習慣,這些都是我們常見的飲食誤區。”會上,孫君茂總結了我國居民飲食的九大誤區。談到鈉攝入過多時,孫君茂說:“醫學雜志《柳葉刀》統計,僅 2017 年,全球因高鈉飲食死亡人數達300萬,中國作為高鈉飲食重災區,居民鈉攝入量嚴重超標。”
《柳葉刀》推薦的食鹽攝入量最佳標準在 3 克左右,這個標準比《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推薦的每日食鹽攝入量應少于 6 克的標準還要嚴格。孫君茂建議,我國居民應減少食鹽的攝入量,向國際標準接軌。
注意“隱形糖” 攝入 不是只有甜食才含糖
現場有不少讀者提出關于糖的問題,孫君茂說:“并不是所有的糖類都會引起人體血糖的升高,合理食用 ‘對’的糖類反而會防治糖尿病。”孫君茂提示,日常糖攝入量會超標,除了蛋糕、糖果、冰激淩、 含糖飲料等常見甜食,還應該注意到周圍有許多“隱形糖”。
記者從現場的書籍中獲悉,調味品、紅燒類菜肴等日常食品的含糖量,其中,一罐可樂含37克糖,每100克番茄醬或者燒烤汁中含約15克糖,一盤糖醋排骨大約有35克糖。“通過這些不被我們注意的“隱形糖”攝入途徑,在不知不覺中吃了大量的糖,往往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孫君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