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本網記者從農業部在江西南昌召開的超級早稻“中嘉早17”現場觀摩會上獲悉,由中國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嘉興市農科院聯合選育的超高產抗病專用型早稻新品種“中嘉早17”,今年在江西推廣面積達130萬畝,鄱陽縣珠湖農場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經專家組現場抽樣測產,實際畝產達到了653公斤。
專家組認為,“中嘉早17”田間表現株型松散適中,莖桿粗壯,穗型和著粒密度較大,苗期耐寒性和灌漿結實期耐陰雨較強,抗逆性較好,生育期適中,其農藝性狀、適應性、抗性和豐產性較好,米質膠稠度長、直鏈淀粉含量高,適合米粉、味精等加工用和儲備用糧,在我國長江中下游雙季稻區推廣前景廣闊。
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程式華告訴記者,“中嘉早17”是農業部主導品種,從今年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5省示范推廣的情況來看,長勢喜人,豐收在望,平均畝產有望達到500公斤以上,高產田塊畝產有望突破600公斤,其高產穩產、抗性較好、適應性廣的特性受到了當地群眾的好評,表示來年將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
程式華表示,今后將加大與各地農業行政、技術推廣、種子企業等部門的合作力度,加強試驗示范和良種繁育,集成配套栽培技術,充分發揮“中嘉早17”的增產潛力,著力推動在長江中下游稻區的大面積生產應用,力助為我國長江中下游雙季稻區高產穩產。
農業部科技教育司負責人在部署雙季稻研究與推廣工作時強調,各地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早稻生產的特殊重要性,切實推進早稻生產發展,大力發展雙季超級稻,為全國糧食穩產增產提供支撐;要充分發揮水稻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的示范帶動作用,多途徑加大技術培訓、技術指導力度,切實提高技術到位率和到田率,以推動超級稻的推廣應用步伐,帶動整個水稻生產發展;要強化宣傳引導,營造社會各界認同超級稻、支持超級稻的良好氛圍,同時加強超級稻品種和技術的宣傳,及時發布優良品種、實用技術和農情、病蟲信息,指導農民科學種田。(梁寶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