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子的桃子才算得上是一顆真正的“好桃”?
水蜜桃、油桃、黃桃、蟠桃……如今的水果市場上桃子琳瑯滿目,品種繁多,這些水嫩嫩、滑溜溜、甜滋滋的各色桃子,讓人垂涎欲滴。那么,你知道,什么樣子的桃子才算得上是一顆真正的“好桃”嗎?7月20日-22日在山東蒙陰舉辦的“全國優質桃評比大賽”上,全國各地的桃農拿出精心培育的桃子,“群桃斗艷”,一較高下。
果農們在圍觀金獎桃品。李麗穎 攝
一顆“好桃”的自我修養:顏值、風味一個都不能少
在評比大會現場,527個樣品的桃子擺個滿滿當當:大如手掌的蟠桃,小如乒乓球的毛桃,各式各樣的黃桃、白桃,油桃——這些桃的主人,來自全國各地的桃農,除了蒙陰當地桃農外,山東、河南、湖北、廣東、上海等12個省市的桃農都來參加了。
桃農如此重視“賽桃會”,評判規則更是絲毫不能含糊。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王力榮研究員從事桃育種研究30多年,她告訴記者:“一顆好桃要衡量其風味品質和外觀品質。”真是顏值和風味一個都不能少!具體來說,要以風味品質和外觀品質為主要因素,兼顧均勻度、肉質、大小、成熟度、有無瑕疵,如果有裂核、裂果、流膠等就要淘汰。另外外觀上考量果形圓整、豐滿等方面,風味品質則考量濃郁、爽口等方面。要想成為金獎桃子,還要經過無破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檢測儀的考驗。經過專家現場對桃子進行評比,最終40個參賽桃品獲得了金獎。
“全國優質桃評比大賽”現場。李麗穎 攝
王力榮指出,由于桃子是以鮮食為主,這次評比主要以7月上中旬成熟桃的品種為主。雖然評比不能囊括所有品種的好桃,但對引導桃產業轉型升級有積極意義,告訴桃農什么是優質好桃。
目前桃品市場呈現出優質桃高價、劣質桃“爛市”的局面,有的桃一畝賣三五千,有的桃一畝賣三五萬。在消費市場上,高品質桃果價格相當堅挺,而品質其實包括環境品質、外觀品質、風味品質、營養品質等多重因素。以陽山水蜜桃為代表的高糖度桃果,汁多味美,長三角市場一般5~10元一個;一蒙陰黃桃味代表的套袋桃果,每公斤8~12元。2017年套袋的優質黃肉桃在10元/千克以上,但普通的白肉桃2~5元/千克,甚至降到0.8元/千克;最近幾年黃肉蟠桃、黃肉油蟠桃成為超級果品,一果難求,有的桃園畝產值達到6萬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者理念轉變,市場需要更多高質量、健康美味、安全放心的鮮桃。
“桃子自由”的追求:更多的好桃,更長的供應期
桃樹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果樹樹種,有4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可以說,中國是桃樹的故鄉。《詩經·魏風》有“園有桃,其實之淆”的描述。魏風就是在黃河以北、主要是山西。其他古籍如《管子》《山海經》等都有關于桃樹的記載,這說明遠古時期在黃河流域已普遍種植桃樹。
在中國的古詩詞中,桃和桃花出現的頻率特別高。不僅如此,許多民間故事、神話志異、小說民謠中都有桃的身影。最著名的由桃子引發的戰爭,恐怕就《西游記》里王母娘娘的蟠桃,引得齊天大圣孫悟空大鬧天宮。
如果你是資深“吃桃”愛好者,生活在中國就是最幸福的選擇了,連“全國優質桃評比大賽”的專家評委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教授David Byme都感嘆:中國桃子品種太豐富了!我國的桃種類分為普通桃、油桃、蟠桃、油蟠桃和觀賞桃,可以有效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國桃育種科研工作的深入,我國科學家闡明了油桃、蟠桃、果肉顏色、果肉軟硬程度、果實香味等基因的分子機制,提出了遺傳改良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科技支撐下,我國桃的供應期可以實現3月至10月的超長供應周期,在果皮和果肉顏色、果實大小、形狀等方面,更是形成琳瑯滿目的品種格局,真正實現了“桃子自由”。
在我國不同地區,對桃的偏好并不相同,如廣州人多喜脆型,浙江人多喜柔軟多汁的水蜜型,北京人多喜大型、高糖低酸型,新疆人特喜歡蟠桃。我國是世界最大的桃生產國和消費國,桃品種達到1000多種,其中以早熟和中熟品種為主,我國桃產業依靠科技構建了以滿足人們多樣化需求為導向的多元桃產品體系。
在批發市場上,蒙陰蜜桃暢銷。楊德中 攝
近年來隨著桃產業與科技深度融合,開始逐漸由滿足消費需求向引導市場消費的轉變。如中國農科院鄭果所最早在國內推廣了油桃、蟠桃等產品,一時引領桃產業發展風向。中油蟠系列品種集油桃和蟠桃特性于一身,成為桃中精品,如中油蟠7號和9號果園收購價16-40元/公斤,刷新桃價格紀錄;中蟠桃系列品種以其獨特外觀和優良品質成為市場新貴,中蟠11號引領我國“黃金蟠”發展;中油桃系列品種曙光、中油4號、中農金輝和中油8號的套袋果成為“黃金果”,售價翻番;中桃黃金蜜系列品種,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記者了解到,鄭州果樹研究培育出“中桃”、“中油桃”“中蟠桃”“中油蟠”“中碧桃”等系列新品種70多個,桃品種推廣面積占全國25-30%以上,占新發展面積50%以上,占設施栽培面積80%以上。
“好桃”背后的隱秘:綠色技術種出優質桃子
蒙陰縣臥虎山家庭農場任慶梅生產的桃子在評比中獲得了金獎,她喜不自勝地向記者展示她的桃子和獲獎證書。“同樣是種中油蟠9號,你家桃子為什么能獲獎?”任慶梅自豪的回答:“我們家種植水平高!”王力榮也告訴記者:即使是同樣品種,種植管理水平對桃子品質和產量也有很大影響,特別對于新桃園來說,前三年的管理水平至關重要。
蒙陰縣臥虎山家庭農場任慶梅展示她的桃子和獲獎證書.。李麗穎 攝
為此,鄭州果樹研究所針對產業問題,系統集成創新8類36項共性核心技術,形成適應不同產區、各具特色、可復制的桃產業綠色發展技術模式,全力支撐桃產業發展。如品種調整優化技術,突破了大果高糖蟠桃和油蟠桃品種,豐富了桃品種果實類型;推出系列黃肉桃品種,延長了鮮食黃桃供應期;強化油桃傳統優勢,實現優質油桃品種熟期配套;選育觀賞桃系列品種,花期配套45天。
如種苗保純提質技術。應用SSR分子鑒定,提升苗木品種純度;研制苗木生產技術規程,提高苗木等級質量;優化抗砧無性繁殖技術,解決桃園更新再植障礙問題。
還有土壤改良修復技術、桃園集約省力技術、果實品質提升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設施桃品質提升技術、桃花高效栽培技術等等桃產業綠色發展技術
種桃要致富,品質是關鍵。有了科技支撐,蒙陰桃農更有底氣:山有多高,果就有多高!如今蒙陰蜜桃已經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民生產業和支柱產業,47萬農民中有44萬是桃農,農民70%的收入來自蜜桃,全縣80%的山地丘陵種植蜜桃,蒙陰種植蜜桃65萬畝,桃花滿山,桃果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