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從北京市科技獎勵大會上獲悉,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王建華研究員及其團隊完成的“新型飼用抗生素替代品創制與應用”獲得一等獎。
項目基于畜禽養殖中飼用抗生素大量使用與動物病原菌感染等行業主流難題,聚焦新型替代品的抗菌、提高免疫、促生長等功能,牽頭科研院所與企業共同攻關,突破多項技術瓶頸。首創了耐膽鹽產酸約氏乳桿菌制劑和動物用防腹瀉益生雙效布拉酵母制劑,創制了三效寡糖特用培養基及復合益生菌制劑和五效復合微生態制劑,提高飼料轉化率5%以上。針對抗菌肽無差別殺菌與低產瓶頸,分別創制治療仔豬腹瀉、奶牛乳腺炎和雞壞死性腸炎系列抗菌肽,創建高產表達體系,建立了抗菌肽設計、機理、高產表達技術平臺,研發的抗革蘭氏陽性病原菌肽、抗革蘭氏陰性病原菌肽、廣譜乳源肽等效果顯著優于傳統抗生素。突破氨基酸不平衡和蛋白變性等瓶頸,創制基于豐產多肽的多元益生粕類(花生粕)產品,建立羧甲基菊粉水酶法與有機溶劑法高效制備體系,首次建立菊粉內切酶制備菊粉寡糖新工藝及連續離子交換樹脂純化菊粉方法。針對液態發酵飼料產品易失活變質等缺陷,開發牧場專用乳酸菌自動發酵系統,實現該類產品的全產業鏈生產,自主研發國內首個半固態發酵飼料制備體系,解決固態發酵周期長、高污染風險和液體發酵高耗能、菌種單一、及相關益生物質含量低等應用瓶頸。
據悉,該項目通過15年的持續研發,創制32種新產品,產量達16.99萬噸,產值7.67億元,直接經濟效益1.47億元,間接經濟效益300億元。建立相關抗生素替代配套應用技術10項,累計替代抗生素預混劑20400噸,替代比例超過50%,獲得國家重點新產品7項,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新產品1項,發表論文186篇,其中SCI收錄64篇,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通訊員 吳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