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院畜牧所主持的“九五”國家科技攻關——“應用胚胎生物技術建立良種肉牛繁育體系和生產體系”課題,組織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的27個單位協作攻關,目前取得重要成果。
該項研究的主要進展為:良種肉牛超排頭均獲7.2枚可用胚胎;鮮胚移植成功率54.9%、凍胚移植成功率49.5%、切割半胚移植成功率50%;對于牛X和Y精子簡易分離技術進行了探索性研究,獲雄性的準確率為83.6%、雌性的準確率為65.2%;活體采集卵母細胞體外受精生產胚胎技術,獲活體采卵頭均6.9枚、卵裂率76.1%、桑囊率25%,并在國內首次獲得活體采卵胚胎移植犢牛;成功研制了胚胎移植器、Ⅲ型冷凍儀、高活性促卵泡素、獸用前列腺素等胚胎移植器械和藥物。此外,應用生化和分子遺傳標記技術,確定了血紅蛋白B等位基因和白蛋白AA純合型與肉牛肌肉發育度、胴體出肉率呈顯著正相關,闡明了微衛星IDVGA–27和IDVGA-46可作為肉牛生產性狀的分子遺傳標記,加速了肉牛改良和選育進程。
該項目開展了大規模肉牛雜交改良,建立了多個優質肉牛產業化生產基地。生產西門塔爾、利木贊、安格斯、皮埃蒙特和蘭白花5個良種肉牛冷凍精液549.8萬份,獲雜交改良后代183.2萬頭。在山西、河北、河南、北京和遼寧等省、市建立了5個肉牛育肥基地,為我國肉牛的快速發展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