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9日,由浙江省科技廳組織,邀請浙江大學夏英武教授、湖南雜交稻工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青先國研究員等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對水稻所主持完成的國家863課題、浙江省攻關項目等的“優質早秈高效育種技術及新品種選育與開發”研究項目進行成果鑒定。
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成果率先提出了利用稻米品質溫度鈍感特異材料改良我國稻米品質的技術路線,篩選出D50等4個品質環境鈍感材料;研創了簡易、微量、快速、實用的直鏈淀粉和糊化溫度協同測定新方法;定位出穩定表達控制堊白率的主效QTL,獲得了控制稻米品質第6、8染色體關鍵區域,為利用大群體進行優質高產抗病品種綜合選育、改良稻米品質提供選擇基礎;利用研創的環境鈍感材料、品質快速鑒定和超大分離群體等育種新技術育成了優質、高產、抗病的早秈新品種“中鑒99-38”等7個品種,其稻米品質達部頒二級優質米標準;對育成的優質早秈品種“中鑒100”、“中鑒99-38”、“中優早5號”等進行了生產技術集成、示范和推廣,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推廣應用3244.76萬畝。以優質早秈為主要原料開發出“農家寶”、“金健銀針”、“清香米”等優質配方米品牌,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鑒定委員會認為,“優質早秈高效育種技術及新品種選育與開發”研究成果在同類研究中居國際領先水平,建議進一步加強環境鈍感特異材料的遺傳基礎研究。(水稻所辦公室)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優質早秈高效育種技術及新品種選育與開發” 研究居國際領先水平
發布時間:2005-12-14
|來源: 水稻所|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科技日报] 一体化植物病毒载体工具盒助力分子育种2025-07-15 08:43:00
- [总台中国乡村之声]《田园新主张》沙海金穗—与风沙共舞的绿色奇迹2025-07-15 08:40:00
- [央广中国之声]《新闻纵横》“五常大米”“西湖龙井”屡见不鲜 农产品保护面临哪些难点?2025-07-14 15:50:00
- [央广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阳山水蜜桃”真假难辨 农产品“蹭名牌”现象为何屡禁不止2025-07-14 15:48:00
- [光明日报]桃多组学数据库发布,全流程覆盖基因挖掘到分子设计2025-07-14 15: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