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3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作為主要承辦單位之一承辦了以“營養健康科學前沿與產業服務” 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會議邀請多學科跨領域的專家學者30余人進行了研討。加工所所長戴小楓主持了會議。
會議圍繞營養健康科學前沿、營養健康產業發展趨勢、國民健康中的營養解決方案等中心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與會專家回顧了我國食物與營養健康產業發展的歷史、現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發展機遇和面臨的挑戰,國際前沿的動態與發展趨勢。
會議指出,依賴藥品臨床治療的現代西方醫療健康存在巨大局限和缺失,要更多地從全生命周期的營養與健康角度,研究建立適合于中國人的、食藥同源的、養生為理念的群體營養改善與個性化精準服務并舉的營養健康新模式。
會議強調,作為國家重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中國建設符合國際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趨勢要求,符合我國食藥同源的傳統養生理念和文化。專家們一致指出我國食物與營養健康產業發展的出路在于:在國家層面構建全新的、以服務小眾為核心的治療體系和以服務大眾為核心的健康保障體系并重的國家醫療健康體系。
執行主席戴小楓強調,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跨越一萬美元大關后,整個社會將從溫飽消費型進入到以營養健康消費為目標的發展新階段,這對營養健康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命題和任務。他認為,在“健康中國”的總體戰略部署下,亟需樹立以現代食品產業為支撐,以人為本、以營養健康為導向的科學發展理念,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健康科技創新,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突破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加大集成示范與產業化等全鏈條科技創新,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構建以科技創新驅動食物與營養健康產業發展的戰略格局。
據悉,香山科學會議是由前國家科委(科技部)發起,是我國科技界以探索科學前沿、促進知識創新為主要目標的最高層次、跨學科、小規模的常設性學術會議。會議以評述報告、專題報告和深入討論為基本方式,探討科學前沿與未來。(通訊員 杜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