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口蹄疫與新發病流行病學創新團隊揭示宿主蛋白JMJD6負調控動物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分子機制。該研究成果為口蹄疫病毒等多種RNA病毒的疫苗設計提供理論依據,并糾正了“JMJD6是口蹄疫病毒第三受體”這一錯誤結論。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學(PLoS Pathogens)》上。
天然免疫是宿主防御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線,在RNA病毒感染時,宿主細胞模式識別受體RIG-I或MDA5識別病毒RNA,激活宿主細胞產生一系列信號級聯反應。干擾素調節因子3(IRF3)活化是系列信號級聯反應中的關鍵一步。IRF3活化能促進下游I型干擾素(IFN-I)和促炎細胞因子大量分泌,抑制并清除入侵的病毒。然而,IRF3的持續活化則會導致宿主細胞受損,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精準調控IRF3活化對深入解析天然免疫調控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首次發現宿主蛋白JMJD6具有抑制IFN-I產生的功能,并闡明JMJD6通過降解活化的IRF3,負調控由IFN-I的產生而引起的抗病毒應答,進而促進RNA病毒復制。該研究進一步發現JMJD6通過招募E3泛素酶RNF5靶向活化的IRF3,引發K48泛素化并使之降解的分子機制。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資助。(通訊員 郭海霞)
原文鏈接:https://journals.plos.org/plospathogens/article?id="10.1371/journal.ppat.1009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