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飼料質量安全檢測與評價創新團隊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合作系統闡述了農產品中有機磷酸酯污染特征與遷移機制的研究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總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有機磷酸酯是一類可作為阻燃劑、增塑劑而廣泛應用于塑料制品、家具、電子產品的化學物質,具有較強的生物毒害性和環境持久性,在空氣、水等環境介質,以及動、植物等生物體中存在不同程度污染。隨著有機磷酸酯生產和使用量的不斷增加,其在環境和生物體中的水平也逐步增加。近年來,有機磷酸酯被視為是影響全球農產品和食品安全新的風險,其在農產品和食品中的污染特征與遷移轉化機制也成為國內外研究熱點。
該研究系統總結了全球范圍內動、植物源農產品以及水產品中有機磷酸酯污染水平與特征,系統闡釋了有機磷酸酯可通過農業生產環境、農業投入品以及農產品加工等途徑,在農產品生產鏈條中遷移與轉化。為應對全球農產品中有機磷酸酯污染風險,該研究指出應在全球范圍內加強對農產品和食品總有機磷酸酯等新型環境污染物污染特征監測與風險評估、遷移轉化與代謝機制分析,以及污染源頭控制與污染消除等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建議。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支持。(通訊員 劉全吉)
原文鏈接:http://dx.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54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