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
茶葉研究所葉陽研究員主持完成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工夫紅茶加工課題,通過了以中國工程院陳宗懋院士為主任的專家委員會鑒定,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成果在工夫紅茶連續自動化加工關鍵技術與設備方面實現了多項創新,居國際領先水平。
該項成果明確了紅光補償萎凋對工夫紅茶品質的提升作用,建立了“預測萎凋溫度、時間和含水率之間關系”的模型,并制定出適合生產的萎凋工藝參數;明確了低溫揉捻對工夫紅茶理化和感官品質的提升作用,研制出可視化低氧冷揉捻機;創新性提出了超聲霧化隧道控溫控濕和實時勻質翻拌技術,研制出可視連續化富氧發酵機;創新性提出萎凋葉含水率、發酵葉色澤及有機揮發物的放生視覺、嗅覺在線檢測技術、平臺及專用軟件。
該成果獲得專利14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8項;發表學術論文5篇(其中SCI論文1篇)。萎凋、發酵等關鍵技術設備及自動化生產線已在國內多地進行推廣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對于推動我國工夫紅茶加工過程的信息化、自動化具有重要意義。(通訊員 胡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