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苗向陽研究員及團隊發現了調控羊繁殖力的關鍵功能基因和甲基化基因、新的lncRNAs、miRNAs及其靶基因,為提高動物繁殖力和探尋更科學的生殖調控途經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新的方法。
據悉,我國是世界上養羊大國,存欄量和羊肉產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但肉羊生產水平較低。繁殖性狀是家畜的重要經濟性狀,直接影響集約化、規?;a的經濟效益,對養殖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借助常規育種手段,家畜的很多重要經濟性狀在選擇過程中都取得了顯著的遺傳進展(例如瘦肉率、背膘厚等),但繁殖力性狀的進展卻不盡如人意。因此,提高羊的繁殖力,對降低繁殖成本,提高養羊業經濟效益,促進我國養羊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該團隊采用功能基因組學、表觀遺傳學、高通量測序及生物信息學等系統生物學方法,對不同繁殖力羊的基因表達情況進行系統研究,發現了羊繁殖力的信號調控通路,構建了其基因表達調控網絡,系統深入地揭示了羊高繁力性狀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為羊優良種質資源的創新利用和分子育種提供了科學依據,對于我國養羊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通訊員 高冰清)
原文鏈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17.01049/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