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全國農技推廣中心主辦、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承辦的全國油菜種子認證田間檢驗暨現場觀摩活動在湖北省襄陽市舉行,中國農科院副院長王漢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全國農技推廣中心主任魏啟文,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肖長惜等出席活動。
與會代表現場檢驗和觀摩了武漢中油種業“中油雜19”油菜種子制種條件、全程機械化生產加工和全程質量控制體系,共同研討如何推動“好品種”轉化為“好種子”。與會專家認為,開展油菜種子質量認證是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 打好“種業翻身仗”的重要措施,通過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種子質量認證體系,有利于提高生產用種質量安全水平,引導油菜種子行業高質量發展,扶優培強種子企業品牌,推動我國種業“走出去”。
據介紹,油菜是我國重要的大宗油料作物,常年種植面積1億畝左右、總產量1300萬噸左右,所產菜籽油占國產食用植物油的半壁江山,在保障國家食用油安全中至關重要。油料所選育的“中油雜19”是我國長江流域冬油菜區首個含油量達50%的國審油菜品種,具有高抗倒伏、抗裂角、抗菌核病和菜薹高維生素C、菜籽油脂肪酸組成合理等突出優勢,平均單位產油量比對照品種增產10%以上,在長江流域示范推廣已累計2000萬畝以上。在安徽望江等地以“中油雜19”為核心創建的高產、高油、高抗、高品質、高維C和高效益“六高”綠色高效技術模式,菜籽畝產達289公斤,每百公斤菜籽榨油43.5公斤,畝產和每百公斤菜籽產油量分別比當地主推品種提高18.4%和20.8%,平均每畝綜合效益達3600元。(通訊員 鄒仕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