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2001年起,每年4月26日被定為“世界知識產權日”。今年我國的宣傳主題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用,支撐創新驅動發展”。
當前我國處于經濟發展新常態,創新已經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知識產權制度的作用更為突出。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為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強化知識產權管理,全院知識產權創造速度增長很快、管理措施有力、轉化運用成效顯著、保護意識逐漸增強。
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的方式主要包括自行實施、轉讓或許可以及出資、融資等。中國農科院部分研究所如哈爾濱獸醫所、蘭州獸醫所、特產所、植保所、棉花所、蜜蜂所、蔬菜所、蘭州牧藥所等通過所辦企業自行實施了專利權和植物新品種權,生物所、上海獸醫所等通過作價入股轉化了多項專利。更多的研究所是通過許可轉化運用相關專利權和植物新品種權。為進一步提高中國農科院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服務產業發展的實效,院成果轉化局精心選取了8個專利和植物新品種權的許可案例,希望能給予大家啟迪。
植酸(肌醇六磷酸)是谷物類食品或飼料中磷的主要儲存形式,植酸磷的含量占動物日糧中總磷50-70%。然而,單胃動物(如雞和豬)缺乏水解植酸的消化酶,以致其利用率非常低。且不被消化的植酸磷排出體外導致土地和水資源污染。植酸螯合消化道內的各種礦物元素,抑制礦物質吸收,降低飼料的總體營養價值和利用率。另一方面,磷是動物生長的必要元素,無機磷(如磷酸氫鈣)必需被添加到動物飼料中,造成飼料成本的增加。植酸酶能夠水解植酸釋放無機磷,作為飼料添加劑,明顯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降低動物飼料中無機磷的補充量,同時降低排泄物中的磷含量。
該專利通過多方面改進技術路線提高飼料用酶生產性能并降低其成本。率先采用酶分子結構特征結合生物信息學設計,建立了酶基因資源高效擴增分離技術,獲得了一種非常適宜于飼料及畜牧業應用的綜合性能優良植酸酶。所提供的基因資源快速分離技術具有很高的通用性,廣泛應用獲得了上百個具有學術研究價值或應用前景的新型飼料用酶。發明了綜合優化構建高效表達生產菌株的方法,建立了飼料用酶蛋白表達量達到10-50 g/L級的高效表達技術體系,生產菌株具有工藝簡單、產品得率高、應用成本低(減少15倍)等優點。
該發明獲得了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專利授權保護,并進行了相關專利的多重授權保護。
專利權人單位與國內酶制劑重點生產企業合作生產并推廣。技術方案還用于美國PHYTEX公司植酸酶的生產改進。本專利許可給多家國內外企業,許可費4230萬元。主要技術合作單位累計生產銷售酶產品11.6萬噸,直接經濟效益13.39億元,創造利潤4.28億元,在全國31省區上千家飼料及養殖企業推廣應用。產品出口到美國、歐洲、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創造3.81億元的出口額。植酸酶的應用已累計產生間接經濟效益540億元,并節約磷酸氫鈣礦物資源1000萬噸,減少養殖業磷氮等有機物排放1300萬噸。使我國飼料用酶產業迅速發展成為一個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顯著、極具國際競爭力的新興產業,為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