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
上海獸醫研究所于圣青研究員領銜的畜禽細菌性傳染病創新團隊研究發現,鴨疫里默氏桿菌AS87_03730基因是一個重要的毒力相關調控因子,可調控細胞轉錄、細胞膜合成、氨基酸轉運及代謝等相關基因的表達。該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于著名學術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鴨疫里默氏桿菌是革蘭陰性短桿菌,可感染家鴨、鵝、雉雞、火雞、天鵝等,自然條件下以家鴨最易感。家鴨感染后,以纖維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等廣泛的纖維素性炎癥為臨床特征。本病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是引起養鴨業重大經濟損失的細菌傳染病之一。
為探索鴨疫里默氏桿菌的分子致病機制,于圣青研究團隊利用同源重組的方法構建基因缺失株Yb2ΔAS87_03730,研究表明該缺失株對Vero細胞的入侵能力和對櫻桃谷鴨的致病力顯著降低;轉錄組測序發現,AS87_03730基因調控與細胞轉錄、胞膜合成、氨基酸代謝等相關途徑34個基因的表達。該研究首次揭示了鴨疫里默氏桿菌的毒力調控因子,將為鴨疫里默氏桿菌病的預防和控制提供基礎。(通訊員 張北民)
文章鏈接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2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