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在河南獲嘉縣舉辦的甘藍種收機械化技術交流研討會上,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制的6臺套系列化甘藍收獲裝備進行了現場作業。其中甘藍聯合收獲機配套田間智能轉運機,可實現甘藍“邊采收、邊運輸”收運聯動作業,整機裝備全部實現國產化,填補了國內甘藍機械化聯合收獲的技術空白。
甘藍,俗稱“洋白菜”,在我國不同地域春夏秋冬四季均可種植,種植面積達1400萬畝。長期以來,我國甘藍以人工收獲為主,且采收后需要大量人工進行裝筐、裝袋轉運,收獲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缺乏適宜我國甘藍品種和種植模式的專用收獲與轉運裝備。
2017年7月以來,農機化所先后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經數年科研攻堅,成功研創了系列化甘藍聯合收獲裝備,可實現甘藍從拔取、輸送、切根、剝葉到集箱的聯合收獲作業,配套研制了智能田間轉運機,開發多機協同定位導航系統,可實現裝備自主跟隨、自動稱重、定點返航、一鍵卸料等自主化轉運作業,作業效率每小時1—2畝,是人工收獲作業效率的10倍,大幅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甘藍作為我國大宗蔬菜品種,率先實現收獲轉運機械化,對于推動蔬菜機械裝備向高端、智能、綠色方向發展具有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通訊員 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