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智助力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趕超國際領先水平
日前,國家外專局命名了全國20家國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廣基地和21家國家引進國外智力示范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獲“農產品安全檢測與控制技術國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廣基地”命名,這是油料所第3次獲得國家引智基地命名。
據介紹,在國家引智項目資助下,油料所在農產品安全檢測與控制技術研究領域實現了理論、技術、產品、推廣鏈式創新的突破,研發出雙低油菜全程質量控制技術及標準、黃曲霉毒素等真菌毒素檢測技術、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糧油品質檢測技術、食用油保真鑒別技術以及轉基因產品檢測技術等技術及產品,使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躋身國際先進行列。這些技術與產品已在20多個省市的農產品、食品及飼料等領域推廣應用,從“產”與“管”兩方面,為保障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黃曲霉毒素高靈敏速測技術打破國際壟斷
黃曲霉毒素是迄今發現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強的真菌毒素。由于缺少現場高靈敏準確定量檢測技術,黃曲霉毒素成為農產品、食品和飼料消費安全及國際貿易發展的嚴重制約因素。油料所通過智力引進,歷時15年發明了系列黃曲霉毒素高靈敏、高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產權的黃曲霉毒素高靈敏檢測技術和配套檢測儀,實現了從技術源頭到終端產品的全產業鏈創新,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使我國黃曲霉毒素高靈敏快速檢測技術躍居國際領先水平。技術成果獲2014年湖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
其中,發明的黃曲霉毒素高靈敏和高特異性1C11、2C9、3G1等系列抗體細胞株,是目前國內外報道的靈敏度最高、特異性最強的黃曲霉毒素通用抗體和分量抗體。創建的黃曲霉毒素總量和M1、B1分量膠體金免疫層析檢測技術、時間分辨熒光檢測技術、免疫親和熒光檢測技術,靈敏度比國內外同類檢測方法提高了10-50倍。研制出系列配套的檢測儀、試紙盒,牛奶等單個樣品從取樣到結果打印最快6分鐘即可完成。
研究成果贏得了國際關注與贊譽,獲得紐倫堡國際新思維新發明銀獎,連續4年被國際真菌毒素學會列入年度重要進展,被國際權威期刊《化學學會評論》評價為“當今毒素領域金納米粒子免疫層析分析的典范”。
全程質量控制技術助推我國油菜產業優質化變革
油菜是我國最重要的油料作物,菜籽油產占國內油料作物產油量55%左右,在國家食用油供給戰略中地位極其重要。雖然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末育成一批實用的雙低油菜品種,但由于傳統的油菜栽培技術不適于雙低油菜生產,出現了雙低油菜品種水平高而產品質量低的局面,成為制約雙低油菜產業發展的重大難題。
為此,油料所針對我國油菜生產實際,借鑒加拿大、澳大利亞、丹麥等國外先進經驗和技術,通過探明種子繁育、施肥水平、產地環境等對雙低品質的影響和雙低油菜與普通油菜栽培生理特性差異,創建了雙低油菜全程質量控制保優栽培技術體系,研制出包括產前種子繁育質量控制技術標準、產中生產過程控制技術標準、產后產品與配套檢測技術標準等4大類20多項技術標準,解決了雙低油菜生產全程質量控制的一系列復雜技術難題。
這些技術標準既為我國雙低油菜生產提供了技術指南,也為雙低油菜品種審定、種子繁育、產品質量評定、經營與管理、技術執法提供了科學依據,推動了我國油菜產業向雙低優質轉變的跨越,200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糧油品質速測技術填補國內外空白
在引智項目的促進下,油料所研發出油菜硫甙芥酸速測儀、農產品品質多參數速測儀、芝麻功能成分木脂素檢測技術等系列糧油品質檢測技術,使我國在糧油品質快速檢測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農產品品質多參數速測儀能夠同時對糧油蛋白質、含油量、含水量等7項品質參數進行快速無損測定,操作簡便,測定結果與國際接軌,價格僅為同類進口儀器的五分之一。
油菜芥酸硫甙速測儀的問世,解決了雙低油菜產業發展中雙低品質現場快速檢測手段缺乏的問題,填補了國內外同類研究的多項空白,被科技部、國家質檢總局等5部委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紐倫堡國際新思維新發明銀獎。
此前,由于缺少現場快速檢測技術,油菜芥酸、硫甙檢測依賴于實驗室昂貴的大型儀器設備。菜籽收購優質無法優價,混收混加工導致優質不能優用,成為制約我國雙低油菜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通過引智項目的實施,油料所創造性地利用硫甙與特異外源酶和顯色劑反應生成有色產物的反應機理及有色產物與硫甙間的定量關系、菜籽芥酸含量與濁度值間的定量關系,研制出芥酸硫甙速測技術和速測儀、測試板。該速測儀檢測速度快,費用低廉,適于現場收購使用,因此很快在全國油菜主產區100多個縣市推廣,為提升我國雙低油菜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提供了技術支撐。(通訊員 余波)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