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19日,浙江省科技廳組織國內外有關專家對水稻所主持完成的“雜交稻野敗型三系不育系‘中1A’”和“早花時矮稈晚粳不育系春江12A選育及利用”的研究進行了成果鑒定。
鑒定委員會聽取了課題組的研究總結報告,仔細審閱了有關技術資料,并對“雜交稻野敗型三系不育系‘中1A’”和滇型粳稻不育系春江12A進行了田間實地考察和室內檢測后,一致認為兩個不育系育種方法新穎,資料翔實,對加快新組合選配的培育具有很強的推廣應用價值。
不育系“中1A”株型緊湊,劍葉挺直,育性穩定,不育株率100%,花粉敗育率100%,其中典敗率達98.11%,套袋自交結實率為0.02%,柱頭白色,外露率50.57%,其中雙外露率占49.29%,異交結實率一般可達40%以上。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檢測中心測定,糙米率、精米率、堿硝值、蛋白質含量、透明度和膠稠度達優質米二級標準以上。據浙江省農科院植保所2003年抗性鑒定,對稻瘟病的抗性平均5.6級,白葉枯病抗性平均1.5級。該不育系屬中熟中秈類型,配合力較強,用“中1A”配制的一批新組合,株型新穎、熟期適中、米質優、抗性較好、雜種優勢明顯,具有較好的應用推廣前景。
不育系“春江12A”不育性穩定和群體農藝性狀穩定,考查1200株不育株不育率100%,104個套袋稻穗,套袋自交結實率0%,鏡檢花粉敗育率100%,開花習性好,花時早,異交結實率高,經田間考察異交結實率為49.57%。據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3年米質分析結果,“春江12A”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長寬比、堿消值、直鏈淀粉和蛋白質含量七項指標達部頒優質米一級標準,堊白度、透明度、膠稠度三項指標達部頒優質米二級標準。據浙江省農科院植保所2004年抗性鑒定,“春江12A”中抗白葉枯病(平均3.6級),中感稻瘟病(葉瘟平均為4.5級),稻瘟病與白葉枯病的抗性與不育系對照寧67相仿。該不育系穗型大,配合力好,利用該不育系配置的雜交粳稻組合和秈粳亞種間組合表現為大穗抗倒,雜種優勢強,產量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