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氣候變化、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以及轉基因棉花大面積種植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棉花病蟲害的種類和消長規律發生了很大變化,盲蝽蟓、煙粉虱、黃萎病等病蟲害已成為主要的致災因子,嚴重制約著我國現階段棉花產業的健康發展。為加強重大病蟲害的監控與防治,7月6-9日,我院植保所與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在江蘇省鹽城市聯合舉辦了全國轉基因棉花病蟲監控技術培訓班。來自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西北內陸棉區14個棉花主產省(區、市)的50名基層植保站技術人員和相關科研單位的30名專家參加了培訓。
培訓班上,植保所吳孔明所長、簡桂良研究員、張永軍研究員以及陸宴輝博士分別做了“華北地區棉鈴蟲發生趨勢分析及棉鈴蟲對Bt棉花抗性治理”、“棉花高產創建中病害及其防治”、“煙粉虱發生規律與防控技術”、“盲蝽蟓的形態與為害狀識別”的專題報告。我院棉花所、中國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單位的13位專家也應邀就我國轉基因棉花品種研發和種植現狀、盲蝽蟓等主要病蟲識別和發生規律及測報調查技術、轉基因棉花病蟲害綜合治理措施、我國農作物病蟲測報信息報送與傳輸技術、我國棉花病蟲害研究展望和棉花病蟲害發生趨勢及監控對策等專題作了匯報。培訓期間,學員們還進行了棉田病蟲害種類識別和調查技術操作的田間實習。
學員們普遍反映,此次培訓針對性強、所授知識系統全面、切合生產實際,既是一次理論知識的傳授,又是一次實踐經驗的交流,對做好棉花病蟲監測和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培訓會上,吳孔明對農科教結合的培訓模式給予肯定。他建議繼續開展此類專題培訓,通過科研、教學與農技推廣單位之間的技術交流,不斷提高基層技術人員理論素質和業務技能,加快推動科研成果在生產實際中的應用,共同推進我國轉基因棉花病蟲監控總體水平的提高。
全國轉基因棉花病蟲監控技術培訓班開幕式
學員們進行棉田病蟲害種類識別和調查技術操作的田間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