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術創新團隊發現了綠肥還田與水分調控實現土壤健康-產能-生態效益三提升,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農業,生態與環境(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上。
在南方稻區,冬閑季種植翻壓綠肥可以替代化肥,提高水稻產量,增加碳固存。雖然水稻季中排水或干濕交替等水分管理措施能減少甲烷排放,但會加劇養分流失、降低水稻產量,并增加氧化亞氮排放,削弱環境效益。此外,水稻季頻繁降雨降低中期水分管理的減排潛力。綠肥翻壓后延遲淹水可能是提高水稻產量和環境效益的高效措施。
研究發現,稻田種植利用綠肥均能增加土壤全量養分和速效養分含量,提高水稻生產力和土壤質量。相比綠肥翻壓后立即淹水,延遲淹水通過提高碳輸入和減少碳排放增加凈生態系統碳平衡。綜合結果顯示,綠肥翻壓后延遲10天淹水的土壤質量、作物生產力和環境效益最佳。該研究為優化綠肥還田后的水分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有助于提升綠肥培肥增產效果,實現固碳減排與產能提升的雙重目標。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通訊員 姬悅)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agee.2025.10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