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甘薯研究所育成的甘薯紫肉新品種“徐紫薯1號”近日通過了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該品種是以日本優質食用品種“紅東”為母本,國際熱帶作物研究所黃皮黃心食用品種“TIB10”為父本,通過嫁接誘導開花、有性雜交、多點綜合鑒定選育而成。1997年在雜種實生苗圃入選后,以其鮮薯產量和花青素含量均較高的特性,1998年加速繁殖參加復選圃鑒定,1999年提升至高級鑒定圃。2000年在徐州地區進行生產力、抗病性等多點聯合、綜合性狀鑒定,結果表明該品種抗莖線蟲病、中抗根腐病和黑斑病,產量性狀與“徐薯18”基本持平。2001~2002年參加江蘇省甘薯品種區域試驗,2003年進入江蘇省甘薯品種生產試驗。經五年20多點次試種、鑒定,“徐紫薯1號”屬高產、紫肉新品種,鮮薯產量穩定在每畝2000公斤以上,比日本紫心品種“山川紫”和Ayamurasiky等高出3~5倍。經江蘇省甘薯品種聯合鑒定,在江蘇省甘薯品種區試和全國甘薯特用組區試中表現一致,平均畝產鮮薯均在2000公斤以上。經多年試驗確認:“徐紫薯1號”產量較高,富含花青素,熟食味好,加工食品色澤鮮艷,商品價值高,是一個適合作為綠色保健食品直接食用或食品加工用的甘薯新品種,也是理想的特色專用型甘薯新品種。
該品種紅皮紫心,熟食薯肉紫色鮮艷,食味較好。每畝密度以3300株左右為宜。較耐遲栽,澇漬對產量影響較大。適宜在我國北方及長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區栽植。
分享到
甘薯新品種“徐紫薯1號”通過江蘇省審定
發布時間:2004-11-05
|來源: 院辦公室|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