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牽頭承擔的“農業納米材料關鍵制備技術與新產品創制”協同創新任務專家論證會在北京召開。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中國科學院解思深院士、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吳孔明院士、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秘書長李鐘華、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總農藝師季穎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會議由環發所所長張燕卿主持。
協同創新任務技術總師崔海信研究員詳細匯報了任務的總體內容與具體實施方案。該任務聯合了中國農科院8個研究所的創新團隊,以及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中國化工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等科研單位與相關企業,開展多學科交叉的協同創新研究。以納米藥物智能傳輸理論為基礎,利用小尺寸、大比表面、智能響應和可修飾性的納米載體材料負載藥物,闡明其提高藥物有效成分利用率、延長持效期、減少用藥次數與劑量的作用機制,突破新型高效農業投入品創制的關鍵理論和技術瓶頸,使我國的納米農業投入品研發與應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滿足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戰略需求。與會領導和專家圍繞任務研究思路與實施方案進行了點評與指導,提出了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與會專家認為,“農業納米材料關鍵制備技術與新產品創制”協同創新任務充分體現了農業科研的“三個面向”,是一項顛覆性的技術研究,任務目標明確,團隊結構合理,工作基礎扎實。對于創新性和前沿性的新技術,要加強安全性評價與潛在風險研究,建議任務優化課題設置,在已有工作基礎上,選擇典型案例,通過田間藥效試驗與安全性評價,與傳統劑型進行對比試驗,細化產品質量提升指標,明確納米藥物新劑型在提質增效和節量減排方面的效果與作用機制。專家指出,開展劑型研究是解決我國當前農業投入品效能低下的重大科學需求,加快技術的推廣應用,有利于直接惠及農民。任務涉及農藥、獸藥、疫苗、飼料添加劑等多項產品與技術,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應盡快制定相應的產品標準與質量安全控制方法,篩選代表性的藥物品種,加速產業化進程。
任務各參加單位科研人員認真聽取了專家組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了項目組討論。各子任務負責人詳細匯報了執行方案,根據專家指導意見進行了研究內容梳理和執行方案調整,優化任務設置,圍繞總體目標,突出重點。一方面選擇代表性藥物,通過基礎系研究,突出納米化改善藥物劑型功能的優勢與亮點;另一方面,加強與企業的產學研聯合,開展各種納米制劑的生產工藝的中試放大與產業化開發,與協作單位開展聯合實驗與協同攻關,進行產品登記,制定質量安全控制與檢測標準,推進任務執行。
院創新辦、科技局、哈爾濱獸醫所、植保所、蘭州牧藥所、蔬菜花卉所、環發所等領導和專家,以及任務各參加單位與子任務負責人、研究骨干人員等參加了會議。(通訊員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