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有害生物防控技術創新團隊通過研究發現可以利用納米氧化鋅增強水稻對稻瘟病菌的抗性。該研究為防控稻瘟病的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也為提高水稻對非生物脅迫的耐受性提供了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環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
水稻在整個生育期通常會遭受各種非生物和生物脅迫。其中,稻瘟病是水稻最嚴重的病害之一,一般造成10%-30%的產量損失。近年來,納米顆粒在農業等多個領域使用,應用包括改變傳統的作物生產系統、提高作物抗病性、養分利用率和作物產量等。在眾多納米顆粒中,納米氧化鋅是農業中使用較多的納米顆粒,能夠影響植物的株高、根系發育、種子發芽以及葉綠素含量等。
研究團隊利用納米氧化鋅處理水稻后,發現納米氧化鋅能夠抑制稻瘟病菌孢子的產生和附著胞形成,具有抗菌活性。同時,還誘導水稻活性氧的積累和防御相關基因的上調表達,降低水稻脫落酸水平,增強水稻基礎抗性,進而顯著降低稻瘟病的發生。此外,研究還發現納米氧化鋅處理水稻可提高其對高溫和滲透壓脅迫的耐受性。
該研究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重點研發項目、中國農業科學院青年創新項目的支持。(通訊員 陳鎏琰)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9749123009272?dgcid=co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