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13日,由中國農學會農業氣象分會、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主辦,江西省氣象學會協辦的2015年農業氣象學術研討會在江西南昌召開。本次大會以“農業氣象科技創新與糧食安全”為主題,來自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的32個農業科研單位、高等院校以及氣象部門的近80位代表參加了會議。中國農學會農業氣象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孫忠富主持了會議。
研討會邀請了來自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以及多省市自治區農科院、氣象局等單位的多位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流,旨在為農業氣象科研人員提供學科間、地域間、行業間學術交流的平臺。
中國農業大學鄭大瑋教授以“氣候變化風險、機遇與受體脆弱性分析”為題,從理論上對氣候變化的受體及受體脆弱性分析方法進行了闡述,分析了氣候變化的風險和機遇,提出了氣候變化影響的閾值與對策。江西省氣象科學研究所黃淑娥研究員、中國農大潘志華教授、重慶氣科所高陽華高工、中國農科院環發所孫忠富研究員分別就“灌溉對早稻高溫熱害及水稻生理與產量的影響”“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影響的復雜性與定量化”“晚秋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研究與系列化服務”“基于物聯網的圖像視頻監控設備研發與應用展望”等內容作了闡述了學術觀點。與會人員表示,各位專家的報告資料翔實,論述精辟,兼具理論指導性和技術實踐性,其內容起點高、視野寬,起到了拓寬研究思路,啟發戰略性思考的作用。
與會專家圍繞農業氣象領域互聯網+模式、氣候變化背景下農業氣象災害演變與對策、中國天氣指數農業保險、信息技術創新與應用、灰霾與設施農業、節水技術等主要議題展開研討。專家們暢所欲言,新視野、新觀點、新經驗不斷涌現,交流氣氛活躍。
會議總結了“十二五”農業氣象科研成果,探討了“十三五”農業氣象發展規劃,對進一步加強農業氣象基礎理論研究和農業氣象創新科技的應用,支撐和強化現代農業發展和建設生態文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通訊員 王佳)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