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承擔的“農業部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制學科群綜合性重點實驗室條件能力建設”項目通過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基建局組織的專家驗收并全面投入使用。
“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制學科群綜合性重點實驗室”依托于作科所建立, 2011年被農業部列入第一批重點規劃的實驗室條件能力建設項目,旨在將其打造成我國作物基因資源研究和種質創新中心,成為學術帶頭人和創新團隊成長的搖籃。2013年農業部正式批復立項,2014年5月啟動建設,2015年12月全面完成。
目前,該重點實驗室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固定職工有61人,其中正高級研究員30人。主要以小麥、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為研究對象,建有作物種質資源收集與引進、保護與共享、鑒定與發掘、創新與利用、作物分子標記技術及其應用、作物基因挖掘與利用和雜糧種質資源與育種7個院創新工程團隊。通過項目建設,實驗室在植物核酸高通量提取、基因型鑒定、蛋白功能分析和高清顯微成像能力方面得到顯著提升;另外,建成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制學科物聯網數據處理中心,使實驗室在大數據運算、分析與存儲以及學科群內外及時交流等方面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目前,物聯網系統運轉正常,可進行17GB大型基因組的全基因組從頭測序組裝分析,每天可分析300萬條以上二代測序序列,采集10000條以上農業環境信息。“十二五”結束,重點實驗室依托大型儀器設備已完成了50個基因、約5萬份次的基因型分型檢測工作,達到了每年對8000份種質資源的基因型鑒定和表型分析能力,圓滿實現了設計目標,發揮了關鍵的平臺作用,提高了重點實驗室的科研創新能力,已成為作物科學研究所承擔國家重大研究項目的重要支撐。(通訊員 衛斐)
“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制學科群綜合性重點實驗室”依托于作科所建立, 2011年被農業部列入第一批重點規劃的實驗室條件能力建設項目,旨在將其打造成我國作物基因資源研究和種質創新中心,成為學術帶頭人和創新團隊成長的搖籃。2013年農業部正式批復立項,2014年5月啟動建設,2015年12月全面完成。
目前,該重點實驗室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固定職工有61人,其中正高級研究員30人。主要以小麥、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為研究對象,建有作物種質資源收集與引進、保護與共享、鑒定與發掘、創新與利用、作物分子標記技術及其應用、作物基因挖掘與利用和雜糧種質資源與育種7個院創新工程團隊。通過項目建設,實驗室在植物核酸高通量提取、基因型鑒定、蛋白功能分析和高清顯微成像能力方面得到顯著提升;另外,建成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制學科物聯網數據處理中心,使實驗室在大數據運算、分析與存儲以及學科群內外及時交流等方面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目前,物聯網系統運轉正常,可進行17GB大型基因組的全基因組從頭測序組裝分析,每天可分析300萬條以上二代測序序列,采集10000條以上農業環境信息。“十二五”結束,重點實驗室依托大型儀器設備已完成了50個基因、約5萬份次的基因型分型檢測工作,達到了每年對8000份種質資源的基因型鑒定和表型分析能力,圓滿實現了設計目標,發揮了關鍵的平臺作用,提高了重點實驗室的科研創新能力,已成為作物科學研究所承擔國家重大研究項目的重要支撐。(通訊員 衛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