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草原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團隊揭示了典型草原生態系統中植物、土壤和微生物在長期放牧后響應的耦合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植物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
對草地進行適宜的圍封,可排除家畜的踐踏、采食及排便等干擾,使其群落向著生態恢復的方向演替。盡管許多學者已經對圍封下草地生態系統的地上部分植物群落、地下部分土壤理化性質及土壤微生物學進行了廣泛而全面的研究,但是關于植物-土壤-土壤微生物互作效應的研究相對薄弱。該團隊通過干旱、半干旱草地隔離放牧22年后,植物、土壤特征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在生態系統功能中作用變化的研究,發現圍封22年顯著增加了細菌α多樣性,影響了細菌群落結構,而真菌α多樣性和群落結構不受影響;22年圍封誘發土壤細菌多樣性和組成的變化,從而調節草地生態系統功能、碳匯和土壤肥力的恢復。該研究揭示了草地圍封恢復后土壤細菌和真菌的響應策略及其重要生態功能,不僅是對現有理論的驗證、完善和發展,也進一步從地下生物的角度完善了植被退化機理及其恢復途徑。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通訊員 烏蘭巴特爾)
原文鏈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ls.2021.640789/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