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總結“十五”以來植物種質資源研究工作,迎對基因組時代植物種質資源研究的新挑戰,討論近中期植物種質資源的發展戰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與基因資源研究所與中國農學會遺傳資源分會共同舉辦的全國植物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學術研討會于2004年12月25—26日召開,會議主題為“進入基因組時代的植物種質資源的發展戰略”。會議由劉旭副院長(中國農學會遺傳資源分會理事長)和萬建民所長主持,翟虎渠院長出席了會議。
會議邀請洪德元院士作“物種問題與遺傳資源”、李振聲院士作“小作物收集、保存的討論和建議”、戴景瑞院士作“我國玉米育種的種質基礎討論”、蓋鈞鎰院士作“關于‘超級種’及其特性基礎的討論”、方智遠院士作“蔬菜種質收集、評價與創新利用”、董玉琛院士作“作物種質資源工作的回顧與展望”的大會主題報告;會議還邀請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劉旭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植物所傅德志研究員、復旦大學盧寶榮教授,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與基因資源研究所萬建民教授和黎志康、李立會、賈繼增研究員作了大會專題報告。莊巧生、范云六院士參加了會議,另外還邀請了科技部、農業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多位對植物種質資源關心和支持的領導參加,他們對近中期作物基因資源的研究發展作了重要指示。會議除大會報告外,還設了三個分會場,分別就“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基于基因組學的植物種質資源研究”、“植物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三個專題進行研討。全國各地參會有關科研人員共217人。會議收到論文60多篇,許多參會代表分別在三個分會場作了演講。此次會議是近些年來作物種質資源工作者的一次盛會,會議層次高,信息量大,學術性強,影響力大,對推進“十一五”乃至21世紀我國植物種質資源事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廣大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我國植物種質資源事業已取得了顯著成績:長期保存植物種質資源數量已達38萬份,位居世界第一;對大多數種質資源的農藝性狀、抗病蟲、抗逆和品質特性進行了鑒定評價,建立了數據庫;創制了一大批有利用價值的新種質提供育種利用。隨著擬南芥和水稻等模式植物全基因組測序的完成,結構基因組學、功能基因組學、比較基因組學和進化基因組學等學科得到了飛速發展,基于基因組學的種質資源研究取得了明顯進步,我國實現由植物種質資源優勢向基因資源優勢轉變的時機已經成熟。
種質資源研究具有公益性、基礎性、多學科、長周期的特點,因此,與會專家建議國家能夠穩定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隊伍;同時加大投入,鼓勵利用功能基因組學、分子標記和轉基因等高新生物技術開展種質資源研究,以便取得更具廣泛性、帶動性的重大科技成果。(作物科學與基因資源研究所)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全國植物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發布時間:2005-01-05
|來源: 作物科學與基因資源研究所|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移动式智能灌溉泵站系统实现一体化供滤配功能2025-07-16 14:29:00
- [科技日报]水稻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出炉2025-07-16 09:30:00
- [人民日报海外版]种出更香更绿的好茶(科技瞭望)2025-07-16 09:00:00
- 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犏牛在西藏诞生2025-07-15 17:18:00
- [农民日报客户端]首个水稻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创建2025-07-15 1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