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耕地質量保育團隊揭示了在土壤壓實環境下,大豆高產品種的培育選擇了根系性狀能力更強的品種,提升了地下根系對土壤壓實的抵抗力和恢復力,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土壤與耕作研究(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機械化迅速發展,生產效率提高的同時,也使土壤壓實程度逐年增加,限制作物根系發育,影響作物養分吸收和產量。與此同時,品種選育顯著提升作物產量,但土壤壓實環境是否影響選育過程對根系性狀的選擇尚不清楚。
該研究以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華北平原育成并廣泛推廣種植的34個大豆品種為研究對象,連續兩年開展土壤壓實田間實驗。通過解析大豆根系性狀與品種育成年代的變化趨勢及其對土壤壓實的響應,發現不斷加劇的土壤壓實環境,促使大豆品種在選育中選擇了具有更多分支、更致密的根鞘和更強縱向發育能力的根系,提升了大豆新品種對土壤壓實的抵抗能力,從而提高了大豆產量。研究結果為耐壓實大豆品種選育提供參考。
該研究得到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資助。(通訊員:姬悅)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still.2023.105983